疫情,正在攪動矽谷這潭「死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06 日 0:00 | 分類 支付方案 , 科技生活 , 電子商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疫情,正在攪動矽谷這潭「死水」


在美國加州 Santa Cruz 市的 Glass Jar 餐廳目前正在馬不停蹄地處理來自訂餐網站的訂單。

但大概 1 年前,這家餐廳的老闆 Zachary Davis 對於訂餐網站不斷發出的邀請合作橄欖枝是一概拒絕的──一方面,他認為外賣遞送過程一旦過久,會影響料理,更重要的是,他不認可這些外賣合作軟體的高額抽成,這將大大增加他出售一道菜的成本。

但今年 3 月 15 日,當美國各城市政府宣布居家令後,他開始妥協。

「(疫情爆發,)我們徹底關張了一段時間,盤點了庫存,之後無奈地意識到這(接受做外賣)是活下去的唯一途徑。」Zachary 告訴媒體。

目前雖然疫情下餐廳逐漸開放,但 Glass Jar 的收入中,仍然有超過一半的營業額來自這些他曾經不願意接觸的送餐網站。

在 1 年前,Zachary 並不是唯一一位矽谷餐飲圈對外賣平台呈現抗拒姿態的「老古板」。過去很多年,哪怕深處全球科技腹地矽谷,這裡的日常生活卻可以保持很多年不變──只有小比例的年輕人願意接受外賣這種「比較新式」的生活方式,哪怕外賣模式在亞洲國家早已普及到千家萬戶,成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實際上,在美國,儘管人工智慧、軟體開發等前沿科技發展迅速,但和人們息息相關的這些科技倒顯得比中國慢了好幾拍:哪怕中國的居民早早接受外賣,美國人民還是更樂意去餐廳堂食;哪怕中國的居民已經接受無接觸支付不再出門攜帶錢包,美國居民卻還是執拗地拒絕蘋果支付功能。

到了 2018 年,蘋果支付在美國的普及率僅為 3%。似乎對比馬斯克的火箭、Google 的自動駕駛汽車以及蘋果不斷更新換代的硬體產品來說,美國人民對於「科技改變生活方式」一直不算熱情。

但新冠肺炎疫情給這些曾經一潭死水的生活科技領域意外帶來了刺激,那些「遲到」十幾年的科技進步終究還是趕來了。

四足鼎立和被加速的上市計畫

Doordash 最近提交了 IPO 申請,上市市值大約 320 億美元,比今年 6 月疫情爆發不久時的估值翻了將近 1 倍,被不少華爾街人士看好。這家公司計劃在公開上市過程中「吸金」28 億美元,單股股價大約在 75-85 美元之間。

(Source:Doordash

另外幾家嘗試讓美國人體驗外賣、外送服務的對手 Grubhub 和 Postmates 也紛紛在疫情期間嚐到了超高盈利的甜頭。加上 Uber Eats,這 4 家主流外賣公司從今年 4 月美國進入半封城狀態到今年 9 月,呈現四足鼎立的狀態。短短的 5 個月時間內,它們的收入總和超過 55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數據 25 億美元翻倍還多。

除了外賣行業,疫情也讓幫助人們代購超市生活日用品的創業公司 Instacart 獲得新的活力。同樣,Instacart 也放出了即將在幾個月後、2021 年上半年上市的風聲。

晚了 14 年,沃爾瑪吹響打擊亞馬遜號角

疫情帶來的「刺激」除了對這些創業、創新公司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外,也意外逼迫了美國停滯不前的普通商家的線上轉型。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筆者在 Rite Aid 上下了一單,大約 5 週後才送達。在過去幾年時間中,主流網購平台除了亞馬遜、eBay 之外並沒有什麼後起之秀可以與之抗衡。

但現在,當人們不得不選擇網購的時候,商家也不得不面對轉型。

經過半年的「情勢所逼」,無論是 Target、沃爾瑪,還是被亞馬遜收購的全食超市,甚至藥局 Walgreens 都開始在「線上購物」這個賽道上拚盡全力彼此競爭。

競爭之下,美國的網購行業進展神速。其中除了全食超市的 1 小時送達和路邊自取服務外,沃爾瑪異軍突起,推出了免費 1 日達和 2 日送達的服務,和亞馬遜正面對抗。

在本週,沃爾瑪甚至發布聲明,表示將對擁有 Walmart Plus 會員的用戶在 12 月 4 日後取消 35 美元的免郵限額。這一舉措,被外界認為是傳統超商沃爾瑪正式加入電商大戰,和亞馬遜公開較勁。而今年 9 月才推出的 Walmart Plus 也被認為是對亞馬遜會員的正面挑戰。

如果不是疫情,15 年前由亞馬遜推出的網購會員制度甚至從未被複製和挑戰過。

在線上購物領域不斷出新這件事讓沃爾瑪也嘗到了甜頭。

在今年 8 月發布的財報中,沃爾瑪對外表示其線上銷售額增長了 97%。在財報中,沃爾瑪指出這個增長背後主要有 2 個原因:美國第 2 季度情爆發後諸多城市「半封城」,人們更多選擇網購。同時,為了應對這個變化,沃爾瑪主動出擊,增加了當日達業務和店門口自取服務。

讓沃爾瑪感到欣喜的是,這樣的增長在之後的幾個月並沒有因為經濟逐漸重啟的政策而減弱。

此外,Walgreens 也在疫情期間嘗試推出免郵活動,希望吸引更多用戶用其網站下單生活日用品,打破其「藥局」的單一身分。

在這種百家爭鳴過後,矽谷人的網購變得越來越順心,快遞速度也相對快了不少。這些變化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開始更多地依賴網購來解決生活日用。

悶聲發大財──蘋果

除了開始頻繁外賣和網購外,美國人民在支付方式上也終於得以鹹魚翻身。

2018 年,美國僅有 3% 的用戶習慣使用這種無接觸支付。同一時間,英國免接觸支付已經有 64% 民眾頻繁使用,而南韓已經有超過 96% 的居民頻繁使用無接觸支付。

可以說,當全世界都依靠各種「掃碼支付」方式不再依賴信用卡和現金的時候,美國在生活支付領域卻一點也沒有發達國家的樣子。

當疫情到來,美國人民和商家為了減少支付過程中的接觸,也開始接受 Apple Pay 等無接觸支付方式。

蘋果 CEO 提姆‧庫克在上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中,強調 Apple Pay 和 Apple Card 在這個季度中增長迅速。

「我們一直對支付領域的發展非常有熱情」,庫克表示,「Apple Card 在過去一季做得不錯,Apple Pay 則是發展相當出色,就如大家猜想到的那樣,疫情讓人們開始接受無接觸的支付方式。」

同時,他強調這種變化絕對不是疫情結束後就會消失,他堅信其中大部分用戶會被在這半年中養成這種新的支付習慣,徹底拋棄舊的信用卡模式。

總之,無論我們發現或者承認與否,美國人民都在疫情期間被迫接受很多新的科技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同一時間,美國科技公司也終於在遲到幾年後終於發力,嘗試在科技改變普通人生活這件事上做更多的事情──無論是迭代更新還是更前沿的研發。

也許疫情過後,當一切恢復正常,在美國的人們,會突然發現他們的生活著實變得方便了不少。

(本文由 品玩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