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新任總統拜登上台後簽署了買美國貨的行政命令引發市場關注,但基本上這原本就應該是《聯邦法》的一部份,到底輿論為何有所擔憂。
幾十年來,「買美國貨」其實一直都是美國政府採購法的部份,自 1933 年開始相關法律就要求美國聯邦政府在購買產品時必須傾向於美國本土製造的產品。且適用範圍越來越明確,也越來越大,到了 1983 年開始具體適用於與大眾運輸相關的採購。而在過去五年,政府採購其實就只有 3% 是留給外國供應商。
川普政府在 2017 年所發布行政命令,又更加擴大到其他補貼及援助計劃,而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具體限制最終產品所必須包含的美國製造佔比,以符合「買美國貨」規則。而這使得,美國供應商儘管沒有價格優勢也能夠與其他更便宜的對手競爭,至此「買美國貨」已很明顯的有改變市場貿易條件的意味。雖然理論上政府採購只佔市場的部份,不可能因此而產生供應鏈遷徙,但目前情況更加複雜。
川規拜隨?
拜登在記者會上表示,為重建更好的美國,將投資數千億美元於購買美國產品和原物料,使基礎建設現代化,以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更具有競爭力。雖然這同樣也遭經濟學家懷疑政府採購影響有限,但更重要的是,這暗示著拜登將持續川普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確保所有納稅人的美元都用來刺激對本國的投資,也重申了民族主義的路線。
且如果將這些標準應用於即將推行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和新能源支出計劃,那麼衝擊就將非常大,如同川普之前所做的。這也是美國盟友所擔心的,尤其是加拿大,其財政部長 Chrystia Freeland 已表示,對拜登的計畫感到擔憂,最終可能會破壞兩國的雙邊貿易關係,令企業和工人受到衝擊。還有不少意見認為,拜登此舉同樣意在中國。
擴大來講,美國盟友們真正擔心的是拜登會像川普一樣,不斷地採取單方面政策,也不是與他國協商。當然拜登政府才剛上台而已,就此論定為時尚早,近期還會有更多政策方針宣布,目前市場仍不認為拜登會違背與盟友修好的允諾,期待拜登能有更友善的動作。
- Biden tightens ‘Buy American’ rules with executive order
- Biden Aims To Close Loopholes In Federal ‘Buy American’ Provisions
- Biden signs ‘Buy American’ order, vows to help US manufacturing
- Canada concerned by Biden’s ‘Buy American’ plans, says finance minister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