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強!歐盟計劃砸 1,500 億美元,誓 10 年內讓晶片產值倍增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11 日 7:45 | 分類 國際觀察 , 晶片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自立自強!歐盟計劃砸 1,500 億美元,誓 10 年內讓晶片產值倍增


為提高半導體晶片自主產製能力,歐盟正在規劃「數位羅盤」(Digital Compass) 計畫,期盼能在 2030 年前提高歐盟技術自主權,將目前僅占全球 10% 的晶片產值提升至 20%,《華爾街日報》報導,歐盟承諾 10 年內投入 1,500 億美元發展新一代數位產業,以扭轉與美國、東南亞國家等競爭對手在晶片與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上不斷擴大的差距,但砸大錢計畫被認為可能步上中國的後塵。

美中之間的貿易爭端以及與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突顯了歐洲對數位自主性提升必要的意識,美國也在解決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報導指出,歐盟支持這項「數位羅盤」計畫的經費來源是由去年通過的 7,966 億美元復甦措施基金(Recovery and Resilience Facility)中,提撥 20% 給這項數位轉型計畫,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執行副主席韋斯泰格(Margrethe Vestager)表示:「我們需要減少對他國關鍵技術的依賴。」不過目前轉型計畫尚未批准,未來也將設置監管體制,以確保資金有效利用。

缺乏重量級企業將增挑戰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表示,該計劃的具體目標之一是希望到 2030 年,歐洲的半導體產值將至少佔全球的 20%,而去年這一比例為 10%。

只是這項計畫並不被看好,報導指出,要將市場占有率從美國和亞洲晶片廠轉移到歐洲公司將是個挑戰,因為歐洲缺乏像英特爾公司或台積電這樣的重量級企業,可以為數據中心、智慧型手機以及筆記型電腦等行業製造各式各樣的晶片。

目前歐洲大型半導體公司包括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以及專門生產小型車與工業用晶片的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與恩智浦半導體 (NXP Semiconductors)。

歐洲半導體公司數量早呈萎縮

上海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技術分析師王丹(Dan Wang)表示,事實證明很難改變晶片業的現狀。他說:「正如中國的表現那樣,砸大錢並不能保證成功。」王丹認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歐洲的半導體公司數量在萎縮,需要非常大的努力來爭取美國和亞洲的領導地位,而美國和亞洲也在大力投資。」

報導還認為,儘管整個歐洲普遍認為需要減少對關鍵領域的依賴,但歐盟成員國之間在如何避免貿易保護主義以及歐盟製造的產品是否比多元化的供應鏈更好的看法上仍存在分歧。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