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億元住一回太空旅館,到底可不可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1 日 0:00 | 分類 尖端科技 , 科技生活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3 億元住一回太空旅館,到底可不可行?


1872 年,英國人 Phileas Fogg 在倫敦 Reform Club 與人打賭 80 天環遊地球,從倫敦出發,跨過歐、亞、非、美四大洲、穿越森林荊棘山河大海,第 79 天回到倫敦。

這是《環遊世界八十天》裡幻想的故事,而現實是我們 90 分鐘就能環遊地球,還是躺在奢華的太空旅館裡。

軌道組裝公司 OAC(Orbital Assembly Corporation) 近日再次宣布:世界首家太空旅館「旅行者」(Voyager Station)馬上要來了。

這家由 NASA 退伍軍人、科學家、工程師組成的太空建築公司,表示「旅行者」2025 年將在低軌道動工,2027 年正式開放。每 90 分鐘繞地球一次,也就是說,一天可看到 16 次日出。

當然,既是外太空遺世獨立的旅館,在裡面能做的事更多。

世界首家太空旅館長什麼樣子?

遠遠看去,漂在太空的旅館就像摩天輪。直徑約 200 公尺,由 24 塊模組組成,長度約 20 公尺,直徑約 12 公尺。模組使用自動化和遙控機器人在環繞地球的軌道建造,8 噸重的機器人聽說搭建足球場大的類似模型只要 90 分鐘。

一旦建好,「旅行者」將成為太空最大的人造結構。

(Source:影片截圖)

進入旅館,美學風格就是致敬《2001 太空漫遊》。

OAC 高級設計建築師 Tim Alatorre 認為,電影導演的目標是強調技術與人類的鴻溝,才把太空船做得清潔、無菌又冰冷,而他們想反其道而行,找回貼近人們生活的溫暖感。所以設計團隊把華麗的套房、別緻的酒吧,還有主題餐廳、電影院、健身房、體育館,甚至水療中心都放進去。

▲ Voyager Station 渲染圖。(Source:Orbital Assembly Corporation

體育館還將成為搖滾明星和脫口秀主持人的大型秀場。首席執行長 John Blincow 表示,他們會邀請 Sting 和 Beyoncé 來演出,每天晚上開兩次演唱會,這些都是包套行程的內容。

飲食方面,OAC 將邀請世界頂級廚師為客人提供食物,並在無電無火的廚房烹調。當然,傳統的「太空冷凍食品」冰淇淋,可能也會成為賣點。

看來倒不像摩天輪,而是甜甜圈。

當你在太空旅館漫步時,除了窗外浩瀚無垠的黑暗,旅館內部也和地球豪華旅館沒什麼不同。但實際入住,就能體驗到地球無法做到的事了。

太空和地球最明顯的差別就是重力。為了確保住戶好好吃東西,使用洗手間,睡覺不會浮在空中,太空旅館將首次嘗試利用離心力產生人工重力。人工重力將接近月球重力,雖然還是和地球不一樣,但不會造成頭部壓力,人們依然能正常奔跑和跳躍。

有意思的是,住戶在旅館籃球場打球時,可跳到地球 6 倍高。

▲ Voyager Station 渲染圖。(Source:影片截圖)

太空旅館可容納 112 位機組人員及 280 名客人入住,當然最開始不全是客人,還有科學家、技術專家、服務專業人員等。

旅館部分模組交由美國門戶基金會運營,管理旅客住宿、空氣、水和電力供應。旋轉環外部,OAC 還將安裝一系列吊艙,部分出售給 NASA 和 ESA 等機構進行太空研究。

但前往太空旅館前,旅客需花 3 天嚴格培訓,包括安全簡報、飛行任務模擬、飛行活動指導、旅館操作程序等。

費用方面,儘管 OAC 沒有公布價格,但據 Travel + Leisure ,三天住宿費可能為 500 萬美元。

OAC 團隊曾表示,希望未來太空旅館的費用和迪士尼樂園入場費差不多。

太空旅館之路「百家爭鳴」

傑夫貝佐斯 18 歲就在畢業演講時說,希望自己為幾百萬人建造太空旅館、遊樂園和殖民地,打造太空公園。

隨著航太科技迅速發展,「太空經濟」也日益壯大。除了衛星產業,太空旅行、太空工業、太空資源利用都開始備受關注。貝佐斯想像的太空旅館不再是天方夜譚,但再等幾年,世界首家太空旅館會是 OAC 還是其他公司建造,那就不一定了。

畢竟現在太空旅館還沒開張,各路太空公司都在厲兵秣馬。在這之前,先來說說太空旅館的源頭

「太空站」最早由羅馬尼亞火箭先驅 Hermann Oberth 創造,1928 年奧地利人 Aerman Herman Noordung 藍圖設計和建模。

(Source:Herman Potočnik,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OAC 的太空旅館,設計靈感實則來自 60 年前,被譽為火箭科學之父的 Wernher von Braun 提出的環形太空站概念。圓形航太器直徑 76 公尺,能製造只有地球重力三分之一的人造重力,讓人們能長期住在太空站。

這也啟發《2001 太空漫遊》的前衛太空站。

(Source:Space.com

之後太空旅館或多或少受歷史太空站設計影響。不只 OAC,美國太空技術新創 Orion Span 2019 年也表示要建造「史上第一家太空旅館」。

太空旅館名為「極光太空站」(Aurora Station),計劃 2021 年推出,2022 年發射升空,但一次只能接待 6 人,一次住 12 天,950 萬美元一人,需培訓 3 個月才能整裝出發。

旅客能在裡面看太空,還能參加研究試驗、種植食物及各種虛擬現實體驗。他們希望創造「星際飛船文化」,讓人們進入太空,並在太空生活、工作、繁榮。這些太空站還會研究小行星。

(Source:Orion Span

另一家直接和 OAC 競爭的私人航太公司是 Axiom Space。他們早就開始在距地球 250 英里的軌道,開發全球首個商業太空站 AxStation。

▲ Axiom Space 商業太空站的渲染圖。(Source:Axiom Space

比起 OAC,這家公司背景資歷雄厚得多。去年 1 月,NASA 簽約 Axiom Space,表示最早將於 2024 年將太空站模組連結到國際太空站,之後將在太空站增加商業居住空間,2028 年完工。

太空旅館設計成可分離的模組,連接國際太空站,也能離開國際太空站獨立,然後在太空遨遊,聽起來十分浪漫。

▲ Phillipe Starck 設計的 AxStation 內部渲染圖。(Source:Axiom Space

旅客將乘坐 SpaceX 火箭進行太空旅行,在國際太空站逗留 10 天,但一張票價格可不便宜,單人就要 5,5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 億 5,940 萬元)。

隨著太空旅行火熱起飛,知名太空企業都開始乘勝追擊,維珍銀河 2018 年就嘗試以載人太空船「太空船 2 號」將人們送上太空短暫居住,包括安潔莉娜‧裘莉、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等好萊塢明星 700 多人報名,票價只要 25 萬美元。

億萬富翁 Robert Bigelow 2016 年也與 NASA 合作,以馬斯克的火箭,把長約 2.5 公尺的可居住充氣太空艙送上國際太空站,太空艙不僅更輕更小,也更容易擴展。

「太空旅館」可謂爭奇鬥豔,各有特色。

價格方面,維珍銀河價格相對親民,但去一趟就回也算不上什麼太空旅館住宿,最貴的是 Axiom Space 且可行性也最高,不過比起 OAC 的構想,都談不上真正的豪華旅館體驗。

最核心的原因是,OAC 將首次達成人造重力。

這不僅能讓遊客不會浮在空中吃飯和睡覺,能正常吃喝玩樂,體驗多元太空旅館,科學家也能在太空站增速減速,了解人類長期待在太空,到底需要多少重力才最適合。

OAC 背後的 Gateway 基金會創始人 John Blincow 直接誇下海口:

這將是下一次工業革命,將創造全新的太空產業。

不過,始終「紙上談兵」的太空旅館,真能如期達成嗎?

太空旅館能成功嗎?

工作有 deadline,但太空計畫沒有。

拿 OAC 來說,其實早在 2019 年就公布太空旅館計劃,當時旅館的名字還叫「馮布勞恩站」(Von Braun Station),預計 2025 年前啟動,但現在新消息一出,時間延到 2027 年了。

最近採訪 OAC 負責人解釋,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延遲進度,但他們「正努力使大家意識到,太空旅館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不過能不能成,還是要看資金到不到位。Orion Span 的「極光太空站」,就因沒籌集到資金,現在渺無音信。

Axiom Space 倒比較滋潤,不僅有 NASA 和 SpaceX 大力加持,上個月還完成 B 輪融資,籌集到 1.3 億美元,資金將為 Axiom Space 的人才隊伍增長和太空站開發建設有極大推力。

OAC 就比較未知了。

他們提交 SEC 的文件裡,上一個財年結束時資產只有 497 美元,OAC 年初籌資直播時承認,目前公司募得 100 萬美元,但建成太空旅館還需要數百億美元。

這讓宏大的太空旅館計畫看起來就像海市蜃樓。

現在,OAC 還在向私人投資者出售公司股份,每股 0.25 美元,並表示旅館未來在旅遊、娛樂、通訊、廣告、電力銷售、微重力製造、生命科學研究等多服務市場大展身手,預計每年有 1,470 億美元回報。又鼓勵大家往好的方向看,如技術進步。

比起幾十年前的構想,OAC 太空旅館雖然外形和物理特性沒什麼改變,但新技術使用先進合金、碳複合材料、3D 列印和發射台技術製造,讓太空旅館有實現的可能。

更實際的是,OAC 軌道建築師 Tim Alatorre 提到私人太空工業的進步,讓發射和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太空商業活動正等著爆發式增長:

長時間以來,火箭運載每公斤的成本約 8,000 美元,但有了 SpaceX 獵鷹 9 號,只需不到 2,000 美元就可實現,隨著 Starship 星際飛船出現,成本就更只要幾百美元。

▲ Starship 渲染圖。(Source:SpaceX

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將讓建造成本越來越低。OAC 首席執行長兼總裁還補充

建成後的太空旅館,也將開放科學、軍事和其他戰略活動,進一步測試和建構人類長期住在太空所需的技術,加速太空商業活動。

只是商業載人太空飛行,依然是完全未經考驗的商業模式。再回到技術,還有更多面向有待考驗。

維珍銀河「太空船 2 號」還在試飛,億萬富翁 Robert Bigelow 的充氣太空艙目前還在檢驗,得收集空氣樣品測試微生物、監測艙體阻擋輻射的有效性等,現在還無法確保人類安全居住。且就算能人造重力,長時間在低重力環境生活,又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畢竟遊客只待幾天,工作人員可能要待幾年。

不過國家政府和富翁支持,確實也讓太空旅館不再只是南柯一夢,至少一步步向前走,只要真的落實,前期也不至於無人光顧。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是,針對超富裕客戶的旅行公司 Roman&Erica 2018 年曾和 Axiom Space 合作,想吸引富翁買票,當時那些人都在嘲笑太空旅館這想法。但經歷變幻莫測的 2020 年,Roman&Erica 創始人說,他們不再覺得這是一件瘋狂的事,現在富翁與他的對話是

這件事很有趣。

培訓要多久?

我要去哪裡訓練?

押金多少?

我要先付 5,500 萬美元還是分期付款?

科幻小說、科幻電影及太空公司的宣傳,總是讓人們很難辨別現實和幻想。我們有必要看見可能性,也需要理清現實坎坷:時間、資金、技術、安全、商業模式……

太空旅館的前景比任何時刻都要光明,但依然是昂貴且懸而未決的遊戲。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Orbital Assembly Corporat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