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公司赴台搶奪人才,學者:國家支持的系統性挖角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3 日 7:45 | 分類 中國觀察 , 人力資源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資公司赴台搶奪人才,學者:國家支持的系統性挖角


台灣媒體日前報導,有中資在台違法設立公司,組高薪挖角團,3 年來挖走台灣數百名半導體人才,遭台灣檢調單位調查。台灣分析人士表示,這事件暴露中國「紅色供應鏈」下搶人大戰花招百出,同時也說明防範中國系統性經濟間諜網路滲透,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中國專門製作加密貨幣挖礦機的大廠「比特中國」,未經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許可情況下,於 2017 年以中資支持在台設立「智鈊」 、「芯道」兩家公司,高薪挖角大批台灣半導體人才,涉嫌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檢調兵分 7 路發動搜索,約談 19 人,兩家公司負責人訊後被諭令以新台幣 10 萬、20 萬元交保。

3 年來挖走數百名台灣工程師

檢調調查指稱,智鈊科技有限公司與芯道互聯有限公司,透過共同投資新創公司的方式,在台私設大型研發中心,為母公司「比特中國」研發 AI 晶片。

具體操作是,挖角團隊先挖走原在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研發人員出任新設公司的董事長,董事長再拉攏先前任職公司的同事加入,並同時在網路人力銀行公開「獵人頭」,用原年薪 2 倍以上的薪資,挖角台灣晶片研發人才。

檢調表示,3 年來台灣已被挖走數百名半導體人才,嚴重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經濟所所長劉孟俊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面臨的是「追趕型經濟」,亦即一開始比較貧窮的國家傾向於比富裕國家的經濟增長更為快速,而為了加快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只好想盡辦法追趕。一開始是直接「模仿」,再來是「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把別人的東西買回來拆解,研究各式零件如何製成,再自行拼接組裝。他說,中國高鐵就是很典型的「逆向工程」代表,深圳「華強北」商圈號稱「山寨大本營」也可見一斑。

劉孟俊說,當山寨做法逐漸被先進國家以保護專利和智慧財產權為手段防堵後,中國只好祭出挖角了。

南韓追趕日本時的「週末專家」

據劉孟俊介紹,不只是中國,其他追趕型經濟在追趕過程都是招數盡出。例如南韓追趕日本時,出現過「週末專家」模式。

由於南韓離日本很近,南韓三星公司會幫日本即將退休的工程師買好機票,日本工程師每週五下班後,從日本搭飛機到南韓,週六、日幫南韓三星科技廠「打工」,週日晚間再飛回日本。這是南韓在追趕型經濟過程所用的方式之一。

劉孟俊表示,中國對台挖角以挖高階人才為主,因高階主管最清楚需要哪些人才,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因此對台灣而言,人才流失是系統性流失。

劉孟俊以台灣知名的鼎泰豐小籠包為例指出,若要獲得鼎泰豐的技術,必須整個團隊出走才有效益,否則光是挖走很會擀皮的人,也做不出鼎泰豐小籠包的滋味。

劉孟俊說:「鼎泰豐小籠包去做技術外流,你會擀皮的擀皮,分工分很細,挖人除非整個團隊一起挖,否則挖一、兩人沒有用。中國挖人是挖非常高層,如果中下階層一個個挖,效益不見得高,(高層)挖過去,會幫你組團隊,他很清楚一個團隊有哪些人才會有較大關鍵,且人才流失會很有系統。」

挖資深人才組成「老少配」

曾被中國挖角至安徽半導體廠擔任主管的黃先生證實這項說法。他表示,原本在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廠擔任 IC 技術中階主管,在更高階長官介紹下一起赴中國工作,因對岸薪水是原本台灣 4 倍多,職級連升兩級,對他極具吸引力。

黃先生表示,他之前的台灣同事,很多人也都在同事相互介紹下,一個跟著一個跨海到對岸工作,基層人員約 30 歲左右,大多還是單身,即使有家庭的人也通常是隻身到中國,孩子、妻子、父母留在台灣。不過黃先生說,只有半導體元件設計才需要人親自到中國現場工作,如果是做 IC 設計,工作不受地域限制,人在台灣就能為中國公司工作。

他表示,中國挖角喜歡有一定資歷的人,高階主管最好,由資深的人找資淺的人組成「老少配」團隊,互為搭配。黃先生說:「他們(中國)找人的模式可能會先有管理階級,再去挖裡面需要的人;管理階級也不可能一個人過去,他就會找自己知道、原本合作過的人就會去嘗試。一定是找有經驗的人,能老少搭配,老的有經驗,太年輕應該不太會,他們要有一定程度,已經是滿資深的,老少一起搭配。」

黃先生也表示,大部分接受中國公司挖角的人多半出於高薪考慮,但也有一些人出於政治考量,認為教會中國技術,將不利台灣半導體發展,因此為了「大局」著想而拒絕。他提醒人們,領更高薪水要承擔更高風險,他本人就感覺「被騙」,當初談好的薪資配套跟實際拿到的不一樣,因此赴中國工作一年多後就回台了。

黃先生說:「那些 package 都不可信,配套可能有一定條件,才會給你錢。一種是技術股,一種是每年分紅的利潤,技術股這種本來講好就應該給的,可是一直鎖著,所以在打官司,後面的分紅要給的部分那更不用說了,所以大概 2 年不到就離開了,一開始條件都開得不錯。」

民調:高薪是「西進」最大誘因

不過,中國的高薪挖角對台灣工程師還是極具吸引力,才會有人前仆後繼去中國工作。

台灣最大網站入口網站「Yahoo!奇摩」民調中心,在挖角事件爆發後進行「對岸重金挖角,你會願意西進工作嗎?」網路民調。

民調顯示,16,400 人參與投票結果,有 28.8% 的人表示「非常願意」,25.1% 表示「還算願意」,合計約為 53%。選擇「不太願意」者佔 15.8%,選擇「非常不願意」者為 23.0%,合計近 39%。問到「什麼樣的條件下,你會想去中國工作?」時,回答是「待遇夠優渥」的人最多,為 44.6%。可見「高薪」確實是台灣人才願意赴中國工作的最大誘因。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吳建輝表示,雖然優秀人才在全球流動實屬正常,不只中國廠商會挖角,美國企業也會挖角,但中國對台灣是個威脅、是敵人,但美國不是,這是根本的區別。

吳建輝說:「現在的問題在於,第一個,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威脅,中國挖角是違反商業模式的挖角,過程我們的技術和人才會外流,同樣它可能會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一個像是營業秘密,一個可能會有競業禁止的問題,這才是我們考量的問題。第二就是說,我們人才到美國,那是有正式的合法手段,它有相關的智慧財產權跟法律的保護,我們去中國可能不一定有相關保護的。簡單來講,就是我們去中國投資,我們的投資技術可能會被外流的,我們的技術可能會有被強迫技術移轉的問題。」

學者:系統性挖角才是根本問題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經濟所所長劉孟俊表示,半導體產業在台灣被視為國家安全產業,一旦中國取得技術後,由於內部不完備的市場機制,地方政府彼此相互競爭資本造成產能過剩,國家補貼又變成低價傾銷,進而破壞全球市場價格,更令台灣政府擔心。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吳建輝表示,除了國際間的挖角之外,台灣本土廠商之間也會挖角,因此中國挖角跟帶走營業秘密還不是根本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這些中資公司是在中國國家的支持下、系統性地去挖角台灣人才、去盜學台灣技術,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吳建輝說:「根本的問題在於中國的挖角它是系統性的,它是建立在國家支持的基礎上。廠商跟廠商之間的競爭,侵權或是侵害專利,它就是廠商跟廠商之間的賠償,通常可以用刑法跟民事賠償來解決。但當你的商業間諜模式或挖角模式是建立在國家支持的基礎下,就不是廠商跟廠商的競爭,而是廠商要面對一個有國家支持的廠商的競爭。」

吳建輝認為,台灣的修法工作著重在針對挾帶營業祕密赴中國的工程師處以嚴刑峻法,但重點應不在於如何防範台灣工程師,而在於防範中國在台系統性的經濟間諜網路,比如有多少中國經濟間諜滲透,據點在哪裡等,然後系統性因應,這才是解決之道。

(本文由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