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於今年 1 月 6 日美國國會大廈發生暴動後,封鎖美國前總統川普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帳號,Facebook 內容監督委員會預計將在美東時間今日宣布是否恢復川普帳號。近年來,Facebook 內容審查越來越嚴格,一不合規定就會被禁言,台灣網友也發展出「你今天『被祖』了嗎?」的幽默鄉民哏。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Facebook 用戶無預警被刪文,已引發越來越多用戶不滿。Facebook 特地成立新監督委員會,由 20 位律師、教授和其他領域專家組成,將為用戶對 Facebook 所做的決定提出上訴,並解釋 Facebook 眾多詳盡規則。
自去年 10 月開始受理案件以來,監督委員會已收到 22 萬多份用戶上訴,並發布 8 項裁決,其中有 6 項裁決推翻 Facebook 最初決定。
Facebook 每天評論近 200 萬則內容,執行長祖克柏也坦承,超過 10% 案例可能是錯誤舉報,這也表示每天約 20 萬個審查結果可能是錯的。
違反 Facebook 社群守則的用戶被打入「Facebook 監獄」,從 24 小時到 30 天內失去評論和發布功能,更嚴重恐失去帳戶。當文章被刪除時,用戶會收到通知,指出違反哪一社群標準,若成功申訴後才會恢復先前刪除的內容。
審查轉向自動化,短短幾秒鐘決定被刪文
根據《華爾街日報》採訪發現,近期 Facebook 已經轉向自動化,靠著人工智慧和演算法刪除內容或增加觸及率,但也讓更多用戶感到失望,想了解 Facebook 如何短短幾秒鐘就做出決定,認為自己的文章觸犯社群守則。
紐約大學去年夏天發表研究論文指出,Facebook 內容審核方法嚴重不足,最好停止大部分工作外包,並增加一倍審查人力。
受害者之一的歷史老師 Barksdale,因為分享二戰時期納粹官員在艾菲爾鐵塔前的照片,被限制發表評論三天;也曾試圖向粉絲解釋「偽科學」的概念,被禁帳號 30 天,而他無法理解原因。Facebook 回應,是誤刪 Barksdale 評論,通常用戶可在支援收件箱(support inbox)找到自己的違規行為。
近年來,Facebook 社群守則範圍從暴力、內容到假新聞,也禁止仇恨言論。據悉,Facebook 使用的是更具體、複雜的指南,即 1 萬多個單字文檔,由超過 15,000 個內容審核者以此決策。
以其中一份文件來看,內容禁止「侮辱人格的描述」,好比稱呼某人外貌醜陋、令人作嘔、令人反感等,但不會刪除「蓬鬆的頭髮」、「瘦長的手臂」等,因為這些並非不足或劣等,不會被禁止。
據 Facebook 執行報告顯示,因為提高自動化能力,2020 年第四季有關於「霸凌和騷擾」類內容減少 630 萬則,比第三季 350 萬還多。
Facebook 出新招:靠演算法降低觸及
根據現任和前任員工指稱,Facebook 最近趨向以不向用戶公開的方式監管內容,避免爭議產生,好比利用演算法掩蓋貌似可疑的貼文,向少數用戶顯示這貼文,或者悄悄限制那些被懷疑者的訪問範圍,而非刪除內容或禁止帳號,而 Facebook 也承認維護印度州選舉時做過這類事情。
目前,監督委員會建議 Facebook 使用自動執行審核內容時,必須讓用戶知道,並在某些情況下讓他們提出上訴。
不過,自武漢肺炎爆發以來,用戶根本沒機會對禁令提出上訴,相反地,可選擇「不同意此判決」,無需進一步審查。這也使 Facebook 確實關注一些案例,也還原內容,不過 Facebook 反應缺乏人工審查者審查案件,所以 4 月下旬時,監督委員會建議 Facebook 可優先考慮恢復這功能。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