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彗星可能比想像的更常造訪太陽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31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星際彗星可能比想像的更常造訪太陽系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來自其他恆星系統的彗星,例如鮑里索夫彗星(2I/Borisov)這類天體,可能比過去認為的更頻繁地造訪太陽系。

這項研究是根據鮑里索夫彗星在2019年底通過距離地球約3億公里附近時收集的數據,團隊認為太陽系邊緣被稱為歐特雲的區域中,可能充滿了在其他恆星系統中誕生的天體。團隊更指出,歐特雲可能含有比太陽系原生物質更多的星際物質。

歐特雲以荷蘭著名天文學家Jan Oort命名,它是一個由小行星、彗星和碎片組成的球殼,分布在遠遠超出海王星的軌道外。歐特雲的內側距離太陽約 2,000 AU,外側邊緣距離太陽約 200,000 AU。目前沒有太空探測器曾經造訪過歐特雲,就算是飛行了最遠的航海家1號也需要300年才能抵達歐特雲內側。

天文學家於2017年10月首次發現神秘的斥候星(’Oumuamua, 1I/2017 U1),它是我們太陽系內發現的第一個星際天體,以2,400萬公里的距離經過地球,僅是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六分之一。

研究主要作者Amir Siraj說,即使是單個物體的探測也可以用於統計分析。天文學家使用所謂的泊松方法,估計固定的時間和空間間隔內發生事件的機率。研究結果指出,在太陽系的外圍,即使考慮到與類似鮑里索夫彗星的天體數量相關的巨大不確定性,星際彗星的數量仍超過來自我們太陽系的彗星。

星際彗星移動快速,晦暗難以捕捉,天文學家希望隨著下一代望遠鏡的到來,例如目前在智利建造的薇拉·魯賓天文台,能對太陽系外彗星和小行星的研究將帶來飛速的成長。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