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首次大規模滅絕原因曝光!科學家加碼爆料:第六次大滅絕可能正在進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10 日 8:45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地球首次大規模滅絕原因曝光!科學家加碼爆料:第六次大滅絕可能正在進行


恐龍在某次大滅絕消失,但你知道還有其他物種大滅絕嗎?有五次最重要的大規模滅絕,稱為五大滅絕,在特定地質時期,整個地球至少四分之三物種滅絕。隨著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趨勢,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可能處於第六次滅絕前階段。

發現地球大滅絕的根本原因一直是科學家的熱門話題,因了解導致大多數物種滅絕的環境條件,有助防止未來發生類似事件。

雪城大學地球和環境科學系和其他世界各地大學的團隊最近共同撰寫探討晚奧陶紀大滅絕(LOME)論文,這是五大滅絕(約4.45億年前)最早事件。約85%海洋物種,大部分生活在大陸附近淺海,在那段時期消失了。研究結果發表在《the journal Nature Geoscience》期刊。

▲ 加拿大魁北克省Anticosti島奧陶紀的化石岩層露頭。(Source:phys.org

與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恐龍和其他物種在約6,550萬年前滅絕)快速大規模滅絕不同,LOME經歷一段很長時間,估計不到50萬至200萬年。圍繞LOME的主要爭論之一是海水缺氧是否導致大規模滅絕。

雪城大學地球和環境科學教授Zunli Lu和學生測量那時期的碳酸鹽岩石碘濃度,為不同海洋深度的氧氣貢獻重要發現。碳酸鹽岩石碘濃度可為地球歷史上海洋氧含量變化的指標。

他們的數據與數值模型結合,表明大多數生物生活的淺海棲息地,沒有缺氧或缺氧加劇證據,意味奧陶紀晚期發生的氣候變冷與其他因素很可能是造成LOME的原因。

「幾十年來,這領域的主流觀點是全球變暖導致海洋失去氧氣,影響海洋宜居性,可能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Zunli Lu說。

雖然晚奧陶紀滅絕原因尚未達成一致,但團隊研究排除氧化作用變化為滅絕的單一解釋,並增加新數據,支持溫度變化是LOME的致命機制。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