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擊落人造衛星,突顯太空軍備競賽日益激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20 日 0:00 | 分類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俄羅斯擊落人造衛星,突顯太空軍備競賽日益激烈


俄羅斯近日試射飛彈摧毀一枚報廢的人造衛星,然而這動作引起美國和歐盟關切,指俄國發展出擊落人造衛星的新武器系統。全球太空軍備競賽自人類發射史上第一枚人造衛星後即萌芽,如今更蓬勃發展。分析指出,不斷擴張的太空軍備競賽卻不受管制,值得國際社會關注與思考應對之道。

俄摧毀報廢人造衛星,太空軍備競賽新階段

俄羅斯國防部16日坦承執行飛彈試射,摧毀一枚人造衛星。太空產業分析公司Seradata表示,這枚飛彈對準的目標是宇宙1408號(Cosmos 1408)衛星,是1982年蘇聯時期訊號情報衛星,已報廢數十年。

美國官員譴責俄羅斯執行「危險又不負責任」飛彈試射,炸掉自家人造衛星,並製造約1,500塊碎片,危及國際太空站(ISS)。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16日指責俄國試射是魯莽又令人關切的舉動,並指俄羅斯現在正研發可擊落人造衛星的新武器系統。

塔斯社(Tass)報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16日回應,與華府不同,俄羅斯從未企圖獲得外太空軍事優勢,更考慮到這點,認為有必要立即制定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以防止外太空軍備競賽。

作家兼記者韓德利(Paul Handley)17日為法新社撰文,俄羅斯擊落本國人造衛星,代表太空軍備競賽進入新階段,可能裝有炸彈的衛星、雷射射擊太空船和其他技術,從科幻小說變成現實。

太空軍事競賽日益擴大,摧毀對手人造衛星

太空軍事化在太空競賽肇始時就萌芽,當1957年俄國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Sputnik)後,華盛頓和莫斯科就開始探索武裝衛星和摧毀敵方衛星的方法。

當時各國最大擔憂是太空核子武器,因此在美國和前蘇聯等強國帶領下,各國1967年簽署「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禁止在太空軌道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從那時起,俄羅斯、美國、中國甚至印度都在探索如何在「外太空條約」之外於太空作戰的方法。現在競爭重點是摧毀對手的人造衛星,因對每國尖端部隊通訊、監視和導航越來越重要。

之後前蘇聯和美國1970~1980年代, 針對太空作戰展開武器研發競賽;隨後中國2007年、印度2019年加入太空武器競賽,試圖證明都擁有相同定位技能。

俄羅斯成功擊落人造衛星,專家認為是競賽下的合理發展。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太空政策專家蘇爾斯─韋爾熱(Isabelle Sourbes-Verger)指出:「俄羅斯摧毀衛星,證明他們有能力這樣做,俄羅斯不會允許美國成為唯一控制太空的國家。」

太空追蹤者,最新干擾對手人造衛星方法

美國五角大廈2019年成立太空部隊時,主要以俄羅斯和中國為潛在對手。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說:「保持美國的太空主導地位,是美國太空部隊的使命。」

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下,太空武器競賽從使用飛彈或神風衛星(Kamikaze satellites,自殺衛星)摧毀另一顆人造衛星的想法,演變為如何利用雷射(laser)或高功率微波武器(high-powered microwave)破壞人造衛星。

在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工作25年的獨立太空政策分析師布萊恩‧周(Brian Chow)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已發展出太空追踪者(Space Stalker)人造衛星,可操縱這些衛星實質干擾其他衛星。

布萊恩‧周說,有了機械手臂,太空追蹤者人造衛星「可追踪對手衛星,並移動到其他地方或彎曲天線」,使之變無用。

儘管目前資料顯示,俄羅斯和中國這類追蹤衛星數量仍然稀少,但俄羅斯2020年部署探測衛星Kosmos 2542和Kosmos 2543,密切追蹤美國USA 245間諜衛星,顯示這項技術可派上用場了。

太空軍備競賽,應建立秩序與透明化

中國和美國也擁有小型、可重複使用、機械式與有翼太空船(winged spacecraft)的超級機密計畫,可攜帶武器破壞對手衛星。各國也開發地面武器以干擾和欺騙衛星訊號,並使用導能(directed energy)武器破壞衛星。

綜合以上所述,太空軍備競賽自人類發射史上第一枚人造衛星,數十年過後,世界主要大國還在太空進行前所未見的軍事力量擴張。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專欄作家梅森(Paul Mason)指出:「這種軍事競賽處於危險的隱蔽(covert)、不透明和不受管制狀態」,並呼籲「必須讓太空軍事活動更有序透明」。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