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第二劑、成年人第三劑來了!間隔 6 個月六大族群建議優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29 日 14:52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Telegram share ! follow us in feedly
青少年第二劑、成年人第三劑來了!間隔 6 個月六大族群建議優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宣布,開放青少年接種第二劑 BNT 疫苗,以及 18 歲以上成年人間隔 6 個月公費接種第三劑加強針,並建議六大高風險族群,包括 65 歲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者優先接種。

陳時中表示,雖然 mRNA 疫苗接種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可能與疫苗接種有關,但考量新冠變異株持續在國際間流行,而且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因此建議已接種第一劑 BNT 疫苗,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 12~17 歲青少年族群,接種第二劑 BNT 疫苗,並建議兩劑間隔 12 週以上。

陳時中指出,依據各國上市後監測數據,接種 BNT 疫苗會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 14 天內,並有極少數個案發生在接種後 2 週至 4 週間,而且接種第二劑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比率高於第一劑,其中年輕男性發生比例較女性以及其他男性年齡層高。

陳時中提醒,民眾接種 BNT 疫苗後28天內,如出現任一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心悸、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應立即就醫。

成年人間隔 6 個月可打第三劑

陳時中表示,考量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免疫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再加上新冠變異株對防疫造成的威脅,可能降低新冠疫苗感染與感染後重症風險,建議滿 18 歲以上民眾,已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滿 6 個月,可以評估自身感染風險,經醫師評估後接種第三劑疫苗,提升保護力。

陳時中指出,六大高風險族群,強烈建議優先接種第三劑,包括 65 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者,也就是新冠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第九類,應於第二劑新冠疫苗接種 6 個月後,追加接種第三劑。

陳時中說明,疫苗保護力會隨著接種時間逐續下降,再加上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即便完成兩劑疫苗後,仍有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風險,所以建議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民眾,應在第二劑接種 6 個月後,追加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

陳時中強調,目前世界各國對於追加劑接種廠牌尚無明確建議,指揮中心將持續收集國內外相關臨床實驗與研究數據以及各國接種建議,並視國內疫苗接種與供應情形,規劃接種作業後,再提供民眾進行接種。

(首圖來源:疾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