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 年氫能取代石油成最大能源,南韓將部署 40 國外綠氫開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07 日 10:00 | 分類 能源科技 Telegram share ! follow us in feedly
2050 年氫能取代石油成最大能源,南韓將部署 40 國外綠氫開發


南韓宣布,2050 年氫能將取代石油,成為該國最大單一能源,希望能變成氫能經濟世界領頭羊,更是未來燃料重要進口,目標透過開發海外生產的綠氫來滿足能源需求,預計每年 2,800 萬噸滿足 60%需求 。

韓國能源部指出,氫能將在 2050 年成為南韓最大的單一能源,將佔總能源消耗 33%,滲透進發電、交通與重工業各領域,為了穩定氫能供需,也將會投資 40 個國外氫能供應管道。目前日本、南韓已宣布氫能的重要地位,然而這兩國都缺乏大規模設置再生能源綠氫空間,因此對於中東、澳洲等早已部署超大綠氫計畫的地區與國家來說,是個代表有潛在客戶的好消息;美國氫燃料電池製造商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最近也宣布在南韓建置燃料電池超級工廠計畫。

為了證實氫能可以接軌現有的鋼鐵與化工領域,現在南韓政府也推廣以氫為基礎的運輸技術,並鼓勵嘗試氫能-其他燃料的組合方案。根據 11 月初報導,南韓也希望到 2035 年,燃氣發電廠引入 30% 氫燃料,並在 2030 年前將半數燃煤電廠引入 20% 氨(NH3)燃料。

南韓能源局表示,透過在發電廠和工業園區附近建造一個氫能港,迅速將船舶、交通設備和工具轉換成氫能系統,希望能建置環繞在氫能生產和進口為中心的網路,並利用現有天然氣網路運輸並整合氫氣。

預計到 2050 年,綠氫可滿足南韓大部分需求,同時還有以碳捕捉為主的藍氫,屆時供應量可達到 200 萬噸。南韓也希望,2050 年將綠氫的生產成本降低到每公斤 2 美元左右。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50 淨零碳排報告(Net Zero by 2050)」指出,若要達成淨零碳排,2050 年全球氫氣需求量預估需達 5.3 億噸;IEA 亦預估,從現在起至 2050 年將會是全球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

台灣氫能發展方向建議以減碳為主要目的,扶植產業為輔。2025 年前以灰氫為主,開發與驗證氫能應用;2035 年,以部分藍綠氫或載體進口為主,驗證環構;2050 年,視再生能源高占比情形,進行自產綠氫及協助綠電儲能發展。

(首圖來源:Flickr/Zero Emission Resource Organisation CC BY 2.0)

關鍵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