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科學界一直相信現代鳥類是恐龍的直系後代,現在根據在中國發現的一顆 6,600 萬年前恐龍蛋化石,考古學家發現蛋內完整保存了胚胎的化石骨骼,這隻尚未孵化的小恐龍看起來就像蜷縮在蛋裡的幼鳥,進一步證明鳥類是唯一存活並演化至今的恐龍。
2000 年時,中國江西省發現了一批未孵化的化石恐龍蛋,當時未能確定這些蛋的物種,且很快就被遺忘在角落。直到 2010 年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整修重新翻出,科學家才確定其中一顆名為 Baby Yingliang 的化石是偷蛋龍(Oviraptor)的蛋,歷史可追溯至 6,600~7,200 萬年前。
和其他恐龍一樣,偷蛋龍應該在 6,600 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滅絕,然而英國伯明罕大學與中國地質大學科學家最新發現 Baby Yingliang 化石裡,居然完整保存了一隻待孵化的胚胎骨骼,且有著現代鳥類胚胎在接近破殼前獨有的蜷縮(Tucking)行為,類似 21 天孵化週期中第 17 天的胚胎,這隻偷蛋龍胚胎也蜷縮在 17 公分蛋殼內,脊柱沿著蛋殼弧度彎曲,如果 6,600 萬年前牠順利破殼而出,破殼展開身體後牠將長達 27 公分。
蜷縮(Tucking)行為是由發育中胚胎的中樞神經系統觸發,被認為是現代鳥類孵化的成功關鍵,能幫助胚胎穩定並引導至破殼的最佳位置,如果未能轉到合適位置啄破蛋殼,胚胎就可能死在蛋內。
因此,這塊化石更進一步強化了恐龍與現代鳥類的關係,或者從本質上講,現代鳥類從牠們的恐龍祖先那裡繼承了這種孵化前蜷縮行為。新論文發表在《iScience》期刊。
- Impeccably preserved dinosaur embryo looks as if it ‘died yesterday’
- Beautifully Preserved Dinosaur Embryo Spotted in Fossilized Egg
- Breathtaking Fossil of Baby Dinosaur Tucked in Its Egg Yields New Evolutionary Clues
(首圖來源:Julius Csotonyi/伯明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