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賣新聞近日引述多位匿名防衛省官員報導,為了因應北韓與中國日益擴大的飛彈和艦隊規模,日本將以現役陸上防衛隊使用的 12 式反艦飛彈為基礎,開發潛射版本,未來並將增加射程以及攻陸能力。
雖然日本長年受限於憲法規定,不得持有攻擊型武器,但隨著美中大國競爭態勢逐漸激烈,解放軍近十年來海上艦隊規模快速擴增,加上北韓多次朝日本海試射彈道飛彈,日本政府除了 2015 年修法解禁集體自衛權,也改裝航艦化出雲號(JS Izumo)兩棲護衛艦,可讓 F-35B 戰機起降,打破自衛隊不使用攻擊型武器的限制。
2015 年由三菱重工開發的 12 式地對艦誘導彈開始在陸上自衛隊正式服役,以 12 式為基礎的 17 式艦對艦誘導彈也在 2017 年服役,因此海上自衛隊也計畫開發潛射型版本,讓日本現役 22 艘潛艦部隊擁有反艦以及對地攻擊能力。
12 式彈身長 5 公尺、直徑 350 公釐,採用慣性與中段 GPS 導引,配備 AESA 雷達尋標器與地形輪廓導引系統(TERCOM),射程達 200~400 公里,由於具備 TERCOM,使 12 式除了反艦功能,也具備對地攻擊的改裝潛力。
脅威シナリオ、攻撃目標、得られる効果等いろいろ課題がある。米海軍のSSGNには150発近いトマホークを同時発射する火力があるし、ヴァージニア級にも巡航ミサイル(とHGV)専用のVLSがある。海自の潜水艦の半数と投入しても、同時発射できるのは30発ぐらいでしょう。
— Masashi Boosted? MURANO (@show_murano) December 30, 2021
日本去年底開始開發 12 式增程型和潛射型,目標是將射程從 400 公里增加到 900 公里,最終版本將達 1,500 公里,比起海自現役美製潛射型魚叉飛彈的 130 公里大幅增加。
潛射型 12 式將會同時開發魚雷發射管和 VLS 垂直發射器兩種版本,魚雷管版將配備沒有 VLS 的現役親潮級和蒼龍級,建造中的最新大鯨級潛艦,有消息指出已在測試 VLS 發射器。
目前日本防衛省尚未公布潛射型 12 式飛彈的開發進度,但增程版 12 式已知將在今年或 2023 年進行,因此外界預估潛射型的進度應會與增程版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