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電力公司 EDF 日前宣布,法國新一代核電廠因疫情關係難以施工緣由,運轉時程將再次延後、成本也會再增加,原先預計 2022 年底可以完工,現在得延到 2023 年第二季了,成本也隨之增加到 127 億歐元。
弗拉芒維爾(Flamanvill)核電廠位於法國西北部諾曼第海岸邊,目前正在建置的第三代進化動力核反應爐(EPR)是法國目前唯一處於興建狀態的核電機組,不過在疫情衝擊下,併網時程還得繼續延後。EDF 表示,由於建置延後,估計成本還會再增加 3 億歐元(約 3.4 億美元)到 127 億歐元,成本是一開始預估的 33 億歐元的 4 倍。
不過弗拉芒維爾電廠新一代 EPR(Evolutionary Power Reactor,歐洲壓水反應爐)機組建置時程真的很漫長,於 2007 年開工,本預計在 2012 年竣工,然而如今已 2022 年;法國原子能安全委員會(ASN)也曾在 2019 年發現焊接問題,得維修並重來一遍,若反應爐 2023 年年中旬才能裝填核燃料,還需要 5~6 個月才能商轉。
EPR 反應爐由 EDF 和德國西門子設計和開發,目前世界上有 3 台正在運轉的 EPR 機組,包括芬蘭奧爾基洛托 3 號(Olkiluoto 3)和中國廣東台山核電廠 1 號和 2 號機。
法國共有 56 座反應爐,足以提供法國 70% 以上電力,法國也是率先把核電視為「綠色技術」的國家,也認為歐盟應認可,核能是個良好的碳中和綠能投資。法國能源政策採核能與再生能源並進,2021 年 11 月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宣布,這是幾十年來首次,重啟建置核反應爐,法國認為核能與再生能源將確保法國能源獨立,並有助於實現 2050 年碳中和目標;不過馬克宏尚未提及其他核電建置細節。
歐盟擁核派除了法國外,還包括波蘭和捷克等東歐國家,德國則是反核不回頭,德國正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關閉核電廠,德國環保部長萊姆克(Steffi Lemke)也再次重申,反對歐盟將核能歸類為綠色能源,認為這大錯特錯,因為核能可能導致毀滅性的災難。
德國的非核政策也並非完美無缺,反對人士認為,拒絕燃煤又反對核電,反而讓德國更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
不過法國許多核電機組也將達到預期 40 年使用年限。為了避免出現電力空缺,法國也獲准,法國西部科爾德邁鎮(Cordemais)的燃煤電廠可運轉到 2024 年,直到新核電機組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