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感染的重症率雖然不算高,但是讓民眾害怕的是會否留下長期後遺症?針對這點,瑞士研究團隊發表研究結果,可預測哪些人容易留下長期後遺症。
在瑞士,82% 重症病人以及 54% 輕症病人有留下長期後遺症。研究團隊發現,會有長期後遺症的病人,通常 IgM、IgG3 抗體濃度較低。相對的,IgM、IgG3 抗體濃度較高的病人,有長期後遺症的機率較低。
IgM 是人體接觸抗原首先發生反應的第一種抗體,也是體積最大的抗體,由 5 個 Y 形的叉聚合而成,由於規模大,抗原凝集反應非常有效。IgG3 則主要對抗蛋白質抗原,常見的病毒感染都會引起免疫系統產生 IgG3 以對抗病毒的蛋白質抗原。
通常氣喘病人的 IgG3 抗體濃度較低,因此不意外的,氣喘病患染上新冠肺炎產生長期後遺症的機率較高。
研究團隊建立一個評分表,以 IgG3 抗體濃度、年齡、氣喘病史、染疫初期的某些特定症狀,來做為判斷會不會產生長期後遺症的基準,目前發現這樣的評分表預測能力還不錯。
不過,等到染疫才來預測會發生長期後遺症,好像有點為時已晚,若是能從更根本的例如基因來找出容易發生長期後遺症的人,可能對解決全球防疫兩難問題更有幫助一點。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