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烏俄戰爭開始以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許多該國媒體,多次呼籲北約應在境內設立禁航區,避免俄軍空襲平民,但美國總統拜登與英國首相強森,近日皆否定這項提議,認為設立禁航區將使北約和俄軍直接交火,反將擴大衝突規模。
美國及北約國家,曾在 1990 年代於伊拉克、塞爾維亞、科索沃,以及 2010 年代利比亞內戰期間設過禁航區,以維持聯合國的制裁決議,或監督停戰協議執行。
而在烏克蘭劃立禁航區,也獲得部分美國前政府官員支持,包括多位前任美國歐洲盟軍最高指揮部司令,但白宮與英國首相強森,近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都否決禁航區的建議。
美國空軍退役中將 David Deptula 1990 年代負責執行伊拉克的禁航區任務,他向媒體表示,劃設禁航區需要非常周密的執行計畫,且烏克蘭國土面積比伊拉克更大,封鎖全境將需要投入數百架戰機,及大量空中加油機和地勤人員。
此外,以往執行禁航區任務,都是在不會與俄羅斯直接衝突的前提下執行,因為禁航區代表著北約戰機,必須驅離所有區域內的飛行器,必要時開火擊落,因此多年來美國始終沒有在敘利亞建立禁航區的打算,就是因為顧慮與俄軍可能的衝突。
但目前俄軍已在烏克蘭境內全面開戰,若北約答應劃設禁航區,等於要直接在戰場上空,與目前數量佔優勢的俄羅斯空軍交手,因為俄軍勢必不可能聽從北約戰機任何驅離命令,所以除非北約已有意願與俄軍交戰,否則這項措施無法執行。
若北約戰機在烏克蘭禁航區與俄軍交火,就會迫使北約啟動集體防衛機制,將所有盟國捲入核武國家間的戰爭,對降低衝突局勢沒有幫助。
Depula 中將指出,唯一的可能性,是由歐盟或聯合國出面要求,以人道救援名義在烏克蘭西部劃設有限範圍的禁航區,除了確保難民脫逃路線外,北約武器和物資也能不受干擾的送入烏克蘭支援,但即使如此,也難保俄羅斯會同意。
目前俄烏首次停火談判,已宣告失敗,雙方持續在基輔、哈爾科夫和馬里烏波爾三線戰場激戰,北約將如何持續支援烏克蘭,還有待後續戰況變化而定。
- Here’s Why a Ukraine No-Fly Zone’s a No-Go
- Why a no-fly zone over Ukraine would have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首圖來源:U.S. Air Force photo by Staff Sgt. Katerina Slivinsk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