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知道有疫情,減少與人接觸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人們已把社交活動降至最低,病毒為何散播如此快,關鍵可能在對親朋好友的風險認知太低。西班牙研究發現,人們對親友有種假安全感,認為最親近和最安全的人其實可能有最大風險。
先前研究發現,當人們與某人保持密切關係時,往往感到安全,可能導致做出情緒化而不是理性的決定。疫情時證實這種親密悖論,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 (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 消費者行為和商業心理學研究人員,疫情期間對美國人進行五次不同的線上實驗。每種實驗都指向同結果,即當有朋友在場時,甚至只是想起朋友時,人們就可能不太願意採取公共衛生預防措施防範感染 COVID-19。甚至知道自己或許被朋友感染時,人們風險意識也會突然降低,且認為從親朋好友再次感染的機率要比陌生人小。
研究人員稱此為朋友盾牌效應,且思想愈保守的人愈有這種親疏之分。研究還發現,人們不僅更信任朋友,且更信任同群體的成員,例如同球隊的支持者,即使是陌生人。
限制與親密朋友家人互動,是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的常見保護措施。研究人員表示:「任何人都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無論朋友還是敵人、熟人還是陌生人,但自相矛盾的是,我們越假設像自己的人不會傳染病毒給我們,就越有可能被他們傳染。」
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會認為自我威脅只來自他人,當風險與積極事物如朋友相關時,風險似乎不再有威脅性,因此多數人認為即使疫情最嚴重時,與朋友一起去最喜歡的咖啡店也很合理,這可解釋為何人們雖有防疫意識,但這種自我意識並不可靠,病毒傳播很難仰賴個人防範。
研究人員表示,「朋友和家人可以提供舒適感,但相信他們會保護你免受 COVID-19 感染是不合理和危險的想法」。擔憂朋友盾牌效應趨勢,可能加劇錯誤的安全感,並導致未來傳染擴大。一些國家公共衛生指南鼓勵人們將互動限制於親密朋友圈內,但研究人員希望研究為未來公共衛生政策提供證據,提醒人們即使與親密朋友在一起也要小心。研究發表在《實驗心理學》期刊。
- People believe their friends will protect them from Covid — but the opposite is true
- People have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about Covid risks among friends – study
(首圖來源:Flickr/Gavin St. Our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