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攻擊全身器官,科學家找到疑似兇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0 日 13:12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COVID-19 攻擊全身器官,科學家找到疑似兇手


COVID-19 病毒從最初版發展到 Omicron,雖然症狀較輕,但仍有可能造成全身性發炎,稱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IS)。MIS 是與 COVID-19 相關罕見但嚴重疾病,導致不同身體部位發炎,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器官,增加死亡風險。去年發表在《臨床調查雜誌》研究就發現造成重症的機制,可能是一種酶,科學家發現病患體內酶簡直如響尾蛇毒液,濃度高到足以撕碎重要器官的膜,可能是導致病情嚴重的關鍵機制。

即使 Omicron 輕症與無症狀居多,但 Omicron 變異株也會侵襲不同器官,未接種疫苗者仍有大風險。據美國統計,完全接種疫苗的人死亡率為每 10 萬人有 0.4 人,但未接種疫苗的人死亡可能性比接種者高 20 倍。病毒對兒童的影響也比流感更大,對兒童來說,Omicron 侵襲不同器官風險也比其他感冒病毒或流感更高,香港研究發現,兒童感染 Omicron BA.2 的死亡率約流感 7 倍。

現在科學家仍不清楚病毒攻擊全身器官的機制是什麼,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 (University of Arizona) 跨校科學家團隊去年透過收集患者血漿樣本,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分析除年齡、體重指數和既往健康狀況等傳統風險因素,特別關注生化酶及患者脂質代謝物程度,結果發現一種沒在預期中的 sPLA2-IIA 酶,接著科學家使用相同機器學習,開發決策樹預測 COVID-19 死亡率,結果顯示大多數健康個體的 sPLA2-IIA 酶循環水準徘徊在每毫升半微克,但重症患者和 sPLA2-IIA 大於每毫升 10 微克的患者,死亡率很高。

sPLA2-IIA 在健康個體濃度很低,長期以來人們知道它在防禦細菌感染、破壞微生物細胞膜方面有關鍵作用。當觸發的酶以高濃度循環,有能力撕碎重要器官的膜。科學家稱這種酶為粉碎機,已知在細菌性敗血症、出血性和心因性休克等嚴重炎症很普遍。

此外,sPLA2-IIA 與蛇毒關鍵酶有相似遺傳特徵,因此科學家稱這種酶也會像流動的神經毒液,有與神經肌肉受體結合的能力,可能使肌肉功能失效,如現在有長期症狀的患者,有些人原本很健康,但染疫康復後行動仍受影響。科學家下一步想確認的是,這些人體內的酶是否仍高且活躍,導致肌肉無法正常運作。

科學家看到患者對 sPLA2-IIA 耐受度的鐘形曲線,表示這種酶會試圖殺死病毒,但某時刻釋放量太大,使症狀急轉直下,破壞細胞膜,導致多器官衰竭死亡。參與研究的紐約大學科學家表示,使用 sPLA2-IIA 抑製劑可能成為降低甚至預防 COVID-19 死亡率的新治療標靶。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