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綿延逾 900 公里的垃圾帶,竟發展出活絡生態系統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6 日 15:38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太平洋綿延逾 900 公里的垃圾帶,竟發展出活絡生態系統


在太平洋相對靜止區域有一片人造垃圾帶,是人類對大自然造成危害的證明。然而長泳運動員 Ben Lecomte 游至太平洋垃圾帶附近時,卻發現意想不到的東西──大量生命依附垃圾帶發展出生態系統,包括譽為「藍天使」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這種生物不只吃掉獵物水母,還會將水母刺細胞披在身上當盔甲。

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又稱為太平洋垃圾島,是東太平洋自美國加州延伸到夏威夷州的巨型垃圾積聚範圍。起因為太平洋有一片相對靜止的區域,稱為北太平洋環流系統(North Pacific Gyre),主要處於副熱帶高壓帶,水流旋轉方向將周圍廢物帶進來,導致越來越多廢棄漂浮物累積。

2019 年夏天,長泳運動員 Ben Lecomte 決定從夏威夷游到加州舊金山,整趟泳程為期 80 天,中途順便穿越太平洋垃圾帶看看發展成怎樣。當 Ben Lecomte 游到垃圾帶邊緣,卻意外發現蓬勃發展的生態系統。

研究人員根據 Ben Lecomte 的發現發表未經同行評審的論文。僧帽水母(man-o-war)是分布於大西洋熱帶海域的管水母(非單一個體,而是由水母體及水螅體組成的大型生物),非常危險,人類被僧帽水母刺中會極度疼痛,與蜜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且會留下紅色鞭痕。

僧帽水母鰾下方有長長觸鬚,含充滿毒素的刺細胞,能殺死魚類、蝦等微小海洋生物,天敵有蠵龜、藍天使海蛞蝓、紫螺。

而這片太平洋垃圾帶生態系統便有藍天使。據研究人員釋出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blue sea dragon;學名:Glaucus atlanticus)影片,北卡羅來納大學生物學家 Rebecca Helm 解釋這種海蛞蝓除了會吃掉僧帽水母,也會偷走水母的刺細胞,像盔甲披在身上保護自己。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物種似乎已在垃圾帶進化出新行為,說明垃圾帶已形成另一種獨特環境。鑑於在其中生活的魚類、動物數量之大,Rebecca Helm 認為清除這片垃圾的善意似乎不再是好主意;相反地,先從源頭阻止塑膠流入海洋擴大污染範圍更重要。

(首圖來源:Sylke Rohrlach from Sydney, CC BY-SA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