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開發便攜式海水淡化系統,耗電少又不用換過濾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5 日 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MIT 開發便攜式海水淡化系統,耗電少又不用換過濾器


看過貝爾·吉羅斯荒野求生節目的人,想必對無人島生存技巧或多或少還有些印象。面對無法直接飲用的廣闊海水,怎麼取得水分?

最簡易的就是蒸餾法。在沙灘挖一個坑,倒入海水(貝爾還說如果周圍沒有水源用尿也行),坑中間放好容器收集過濾後淡水,坑上面舖一層薄膜(如垃圾袋)或樹葉並將邊緣封好,封口中間放重物方便收集。利用太陽照射將坑中液體蒸發,水蒸氣遇到坑口的覆蓋物就會變成水滴流下,經過充足陽光和時間後,就能得到可飲用的淡水。

當然,這種在十分有限的條件下取得淡水的方法對大多數人沒啥機會用,但人類能用的淡水資源實在太少,如果不算海洋等鹹水資源,只約有 2.53% 為淡水。對海上航行的船隻或偏遠島嶼等地來說,海水淡化並不遠。

為了利用接近取之不盡又「可望而不可用」的海水,MIT(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開發出「偏遠地區生產飲用水的便攜式海水淡化系統」。

目前海水淡化設備大都成本高昂,需過濾器和大量電力才能運行,還要注意定期維修。相比之下,MIT 便攜式海水淡化裝置只有手提箱大小,重量不到 10 公斤。電力需求比手機充電器還少,設備外部連接的小型太陽能電池板就夠供電。

構造很簡單,過濾水透過一根管子進入機器;內部過濾,再從另一根管子流出乾淨的水。

不同於依賴過濾器的設備,便攜式海水淡化裝置是將離子濃差極化(ICP)技術與電滲析模組結合,利用電場去除海水鹽分子等顆粒,以及細菌和病毒等正電或帶負電的粒子。整個裝置沒有用到過濾器,自然也就省去長期維護過濾器的工作。

(Source:影片截圖)

便攜式海水淡化裝置還在開發,每小時可處理約 1 公升液體,資金也要 4,000~6,000 美元。產品開發完後,能過濾 10 倍水,預計只要 1,500 美元左右就能取得。

一鍵就能將不能喝的海水變成可飲用的淡水,對偏遠地區和資源嚴重受限區大有用處,還可幫助躲避自然災害的難民或執行長期軍事行動的士兵維持充足水分。或許貝爾也會想要這種便攜式海水淡化裝置。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MI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