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 SuperSport 一日試駕,實測連線功能好好玩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20 日 9:00 | 分類 汽車科技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Gogoro SuperSport 一日試駕,實測連線功能好好玩


Gogoro 在今年 3 月發表最新車款,同時也是近年來最重大的升級,這台 Gogoro SuperSport 擁有堪稱目前台灣機車界最強的大腦,並具備全時 LTE 連線功能,讓我們終於感受到真正的智慧電車。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體驗一下 Gogoro SuperSport,到底有哪些獨到之處吧。 

很多人都笑稱 Gogoro 是一款 3C 產品,無論是手機或電腦,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運算核心,而今年 Gogoro 終於將醞釀已久的新運算核心 SSmartcore 配備到最頂級車款上。這輛 Gogoro SuperSport,外觀乍看之下跟 Gogoro S2 非常相似,但就像 iPhone 推出新一代,外觀差不多,內在可是大不同。

智駕電控核心的運算能力是舊核心的 3 倍,記憶體增加 2 倍,外部連接點 CAN BUS 控制數量也增加 1.5 倍,並且具備藍牙 5.0 還有 4G LTE 連線能力,在這些科技助陣之下,全副武裝的 Gogoro SuperSport ACE,擁有三項一般機車無法企及的功能:真.遠端操控、TCS 數位循跡防滑還有定速行駛,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測試的重點。

遠端全時 LTE 連線功能

這次試駕的 Gogoro SuperSport ACE 版,已經內建了定速巡航和連網控制單元,如果不是 ACE 版的車輛,也可以到服務中心加裝,從今年五月正式起算兩年內,都不會收取連網服務費。那究竟連網服務提供了哪些功能呢?

首先是目前 Gogoro 的智慧連線功能,都從原本的藍牙連線範圍,提升到 LTE 連線範圍。簡單說,以前車主必須要靠近車輛,才能解鎖、開車廂,現在即使是藍牙連線範圍的 10 公尺之外,都能做到這些事。

▲ Gogoro SuperSport 遠端啟動功能。(Source:科技新報)

由於使用 LTE 訊號,理論上來說,只要有電信基地台訊號的範圍內,車輛都能做出回應。誇張一點的情況,即使車主人跟鑰匙都在美國,他也能遙控在台灣的 Gogoro SuperSport 打開車廂,讓家人或朋友可以拿安全帽出來。

這還只是小菜一碟,許多車主敲碗已久的遠端定位尋車,還有車身移動警告,現在也終於成真。

這個真實案例發生在本人試駕當天晚上,由於試駕結束後,手機與車輛還沒有解綁,因此到了半夜手機突然瘋狂通知我「偵測到您的智慧雙輪可能被移動,請確認車輛位置」,打開 App 一看,這台 Gogoro SuperSport 竟然跑到國道三號土城交流道附近了,還一路向南去。原來是 Gogoro 在活動結束後,要把車送回去桃園廠內,才出現讓人虛驚一場的警報。

▲ 即使人在新莊,也可以定位到車輛在台北市區的位置。(Source:科技新報)

這也幫我們確認了一件事,不管我人在哪裡,車輛即使從台北市區跑到宜蘭礁溪,或是被卡車載去龜山,這個遠端定位功能都依然有效,萬一今天車子真的是被竊賊整輛載走,也可以定位追查,安心程度大幅提升。

不過,Gogoro 因為能夠透過遠端鎖定電池,所以基本上沒有幾個傻瓜會想偷 Gogoro,這個遠端全時定位最大的用處,還是在於替車主防呆。尤其是在台北市區的上班族,每天努力鑽巷子找停車位,忙了一天下班時,常常忘記今天機車停到哪去了,這時候只要打開 App,就能清楚定位方向。

更棒的是,在 App 裡也有類似 GoShare 的尋車功能,可以遠端讓車輛閃燈,或是發出聲音,即使是在停滿 Gogoro 的停車場內,也不怕找不到自己的愛車。

▲ Gogoro SuperSport 尋車功能。(Source:科技新報)

看到這一定會有人想問,這個功能真的實用嗎?花錢買這個值得嗎?老實說,這種新科技很難說它多實用,但可以想像,當它真的發揮作用的那個 moment 出現時,車主的爽度絕對滿滿。就像現在 Gogoro 的車主已經很習慣藍牙解鎖車輛,只要靠近車子就自己啓動,要回頭去掏鑰匙或是開 app 都嫌麻煩,科技就是這樣讓人回不去。(我就懶)

不想拿命測的數位循跡防滑

這次 Gogoro 升級核心之後,一大重點就是數位循跡防滑(TCS)功能,透過整合到 MCU 的電子油門跟煞車控制系統,無需中間的 TCS 模組,讓電腦可以更快更精準的控制輪胎上的出力,面對溼滑地面,或是雨天起步狀況下,車輛也更不容易失控。

雖然天公很作美地在我們試駕這天下起了雨,但是在公開道路上直接測試防滑功能,還是太高風險,這個部分我們只能進行一些基本的騎乘體驗。

▲ Gogoro TCS 循跡防滑系統。

在路面溼滑的情況下,以全電門起步,能夠清楚感受到 Gogoro SuperSport 在核心升級後,不僅扭力微幅提升,在這種溼滑情況下全力起步,也完全可以放心。

此外,在河濱公園比較多泥土的地方,我們也簡單測試了加速的感覺,雖然心理上抖抖的,但起步之後的狀況其實相當穩定。這個 TCS 的功能,就像 ABS 一樣,我們希望車輛擁有這些主動安全技術,但永遠不會用到。

安全駕駛神器:定速巡航

最後一項新功能就是定速駕駛,在此之前我們從未測試過定速駕駛功能的機車,事實上這也是台灣市場上少見的白牌速克達配備定速功能,啓動方式非常簡單,在時速 10~60 公里之間,按下左邊把手的「倒車鍵」,就能開啓定速功能。

比較特別的是,定速功能遇到上坡的時候,車輛會很明顯的加速維持速度,下坡時也會自動減速,使用起來比預期的輕鬆自然,除了放開右手騎車有點不習慣,系統介入相當平順,讓第一次使用的我們也很快就上手。

解除定速也非常直覺,只要煞車一拉就解除,如果在定速中手癢催了一下電門,只要不超過時速 60,放開電門之後,車輛還是會回到原本定速的時速。

▲在時速 10~60 公里之間可進行定速巡航,不受上下坡影響,讓騎乘更輕鬆。(Source:科技新報)

使用定速功能雖然很好玩,但有一點千萬要注意,Gogoro SuperSport 雖然很智慧,但定速功能並不包含自動緊急煞車(AEB),萬一前面急停,車主還是要靠自己,別忘了這只是定速,雖然它的加減速非常自然,但依然不是自動駕駛,可別玩過了頭,而忽視路況。

接下來也是許多人想問的,定速功能什麼時候要用?加購這個功能值得嗎?還是老話一句,當它派上用場的那個 moment 出現時,你就會覺得一切都值得了,尤其是當你騎車到一半右腳踝突然很癢的時候。

試駕心得總結

經過這次試駕體驗後,簡單聊聊對這台車的一些想法。這輛 Gogoro SuperSport ACE,整體來說給人一種低調奢華的感覺。從外觀上看,它似乎跟一般的 Gogoro S2 差異不大,但仔細看會發現,車身採用的動態光變烤漆,會在不同光線照射下,呈現出流動的顏色變化,提醒你這輛車並非泛泛之輩。

▲ 在不同的光線照射以及不同角度觀看下,Gogoro SuperSport 車體呈現動態的顏色變化。(Source:科技新報)

在駕駛操控部分,雖然核心升級對於動力的影響並不巨大,馬達功率也一樣是 7.6 kW,但在騎乘感受上,它的動力傳導與靈敏度絕對是 Gogoro 歷代車款中最優秀的。

而兩項主打的智慧功能,LTE 遠端操控跟定速模式,嚴格說起來都是錦上添花的特色,似乎還沒讓人感受到非有不可的吸引力,但若是以日常每天使用來說,一旦習慣了這些懶人功能,恐怕又是一個回不去的體驗。

Gogoro 雖然還沒打造出完美的智慧電車,但可以清楚感受到它進步的軌跡,就從前置物廂設計的小細節來說,從沒有到有,從太小到夠大,這次不僅把 USB 插槽的位置優化,連開關置物箱的小按鈕也更好按。頭燈也用上更亮的 Class-D LED 燈組,還有容易保養的皮帶傳動,這一環一環的細節累積下來,實在是讓人有點忍不住想換車。

如果摩托車對你來說,只是每天的代步工具,那你可以跳過這款車,然後開始期待接下來,Gogoro 會不會將 TCS 還有 LTE 功能放到更親民的車款上。但如果你買一輛摩托車,不僅要好騎,而且還希望能充滿樂趣,甚至可以享受最新科技帶來的快感,那你可以跳過其他車款,直接選擇最高階的 Gogoro SuperSport ACE 版。

儘管官方為了配合不同客群需求,讓各項功能都可以拆開來自由選購,但就如我們文中所說,有些功能真的是用了才知道好用。何況都已經騎了Gogoro SuperSport 出門,結果各種新科技你都沒有配備,那就有點可惜了。

當然,以補助後 91,980 元(台北市汰舊方案)來說,這個價位絕對稱不上便宜,但反過來說,就算你花超過十萬元以上,也沒辦法在市面上買到另一台可以 LTE 連線又具備循跡防滑功能,還能輕鬆跑出 80 公里以上時速的摩托車。

整體來說,Gogoro SuperSport 背後顯現的,其實不僅是造車技術,而是他們三個方向的策略成果。第一個方向是軟體思維導向,讓車輛的功能不被硬體限制,而能夠更靈活組成;第二個方向是資源整合,從 Gogoro 到 GoShare,再從 GoShare 到 Gogoro,從使用者介面到使用者行為,甚至是 LTE 供應商,都展現出了跨產業的資源整合效益。第三個方向則是最讓人振奮的,Gogoro 雖然這些年一直在「車」上面努力,但這次升級讓人感受到他們沒忘了「智慧」這件事,而這才是 Gogoro 最初能夠吸引大眾的賣點。

這次我們看見了 Gogoro 將遠端連線與定速功能帶進摩托車,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期待 Gogoro 將攝影機和視覺辨識也加進來,讓電動機車更進一步,朝真正的智慧雙輪邁進。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