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糧世界大戰開打!印度禁小麥出口,更糟的在後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21 日 10:00 | 分類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 農業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搶糧世界大戰開打!印度禁小麥出口,更糟的在後頭


一場全球「餓肚子」的風暴,正在醞釀成形。

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13日突然宣布即刻停止小麥出口,讓原本就因俄烏戰爭導致的糧食危機雪上加霜!芝加哥小麥期貨飆漲5.9%,七大工業國集團(G7)隨後警告,全球糧食短缺將因此惡化,貧窮國家,尤受威脅。

今年還沒過一半,小麥價格已經暴漲約60%。《彭博》解釋,印度還不是全球最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僅排名第八,就掀起巨大恐慌,反映出全球糧食供給前景黯淡。

《紐約時報》形容,全球糧荒是一場完美風暴。戰爭、疫情導致的斷鏈,加上氣候變遷,搶糧世界大戰將越演越烈。

戰爭、極端氣候夾擊,超過20國奉行糧食保護主義

早在戰爭爆發之前,疫情導致供應鏈危機、供需失衡,全球食物壓力就在累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全球最大、第五大小麥出口國陷入戰火,兩國合占全球出口近3成。不僅如此,他們也是肥料、葵花籽油、大麥、玉米等糧食與成本的主要供給國。

烏克蘭有85%作物依賴海運出口,但主要的黑海、亞速海航線受到俄羅斯封鎖,目前,有將近2,500萬噸穀物滯留於港口。若要轉往陸上運輸,運量不但不及海運,也因為與歐盟的鐵路規格不同,會推升運輸成本,使作物出口價再提高10%以上。

加上極端氣候影響,導致糧食歉收,讓危機進一步惡化。

原本全球寄望印度,填補戰爭引發的糧食缺口,但它因為受到熱浪侵襲,小麥產量驟減,所以下令禁止出口;同為糧食出口大國的美國,從北美大平原到太平洋,都遇上嚴重乾旱危機,相當於全國22%作物受影響,但中西部的情況相反,農場降雨過多,耕種期被迫延宕好幾週 。

不只印度,為了保障國內供給,「糧食保護主義」浪潮席捲全球。戰爭爆發以來,已經有至少20國對作物出口祭出限制,受限的食物貿易總額(以卡路里計算),占全球17%,已達2007至2008年糧食與能源危機的水平。

《經濟學人》先前批評,中國為了國安大舉囤糧,掌握全球一半糧食,遭殃的是全世界;全球最大棕櫚油生產國印尼也實施禁令,不只飲食,連加工食品、清潔產品、化妝品、生物燃料都受波及。

全球4,400萬人正走向饑荒,通膨無法趨緩

糧食保護主義抬頭,全球搶糧食,但最糟的還沒到!各國可能湧向少數國家購買糧食,把食物價格越推越高,糧價飆漲、供給受限,代表通膨不會降溫,而且越來越多人會餓肚子。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收成預測報告,2022年至202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恐怕出現4年來首次下滑,預計比前一年度大減450萬噸。

「全世界有4,400萬人正走向飢餓,」聯合國糧食計畫署(WFP)警告,若烏克蘭港口持續遭俄羅斯封鎖,無法順利出口糧食,最快可能在明年,全球就會面臨糧食短缺危機,尤其是仰賴俄烏進口的非洲國家,如烏干達、坦尚尼亞、蘇丹等。

此外,糧食不穩恐引發政治動盪。例如,原本斯里蘭卡就因為疫情衝擊旅遊業、外債高昂等多個原因拖垮經濟,現在又無力處理糧價飆漲,引發全國陷入動亂,總理下台也平不了民怨,這為發展中國家上演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擔憂,敲響警鐘。

不過,《CNN》報導,對先進國家而言,通膨才是他們最大的痛,農夫、商家、消費者都成受害者。這一年來,美國食物價格已漲9.4%,預計今年價格會再上升近6%。

「通膨壓力可能幾個月後才會顯現,但會衝擊許多產品,包含肉類、烘焙食品,」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的農業經濟學家沃爾佩(Ricky Volpe)表示,「如果希望通膨在年底前能大幅改善,那糧食壓力,勢必會把我們的期望推遲好幾個月。」

(譯者:邱韞蓁;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