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捍衛戰士 2:獨行俠》解析美中新內容冷戰:審查與不審查的背後算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14 日 8:15 | 分類 數位內容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從《捍衛戰士 2:獨行俠》解析美中新內容冷戰:審查與不審查的背後算計


5 月 11 日迪士尼總裁於電話財報會議指出,即使《奇異博士 2》沒有在中國上映,仍從全球斬獲 5 億美元票房,這說法引來中國網友憤怒:「即使中國難以上映,也不會妨礙我們在其他國家獲得成功。」類似問題也發生於《捍衛戰士 2:獨行俠》,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的外套使電影無法在中國上映(但仍能拿到 5 億美元票房)。

不能在中國上映之所以受矚目,是 2019 年電影票房顛峰時期,中國電影票房足以與世界第一美國比肩,因疫情受影響的 2020 與 2021 兩年,中國靠清零政策拿到世界第一高票房數字──雖然還是比不上 2019 年票房收益。

審查造就的奇蹟:不敢設定中國為反派的好萊塢電影

由於電影是需龐大投資的產業,換句話說,能在中國擁有龐大票房實力的地方上映,對電影廠商是很難抵抗的誘惑,接受中國完全沒有實際規則的電影審查制度(直到現在仍以人治為主),將可能觸犯敏感長官或中國民眾神經的內容刪除或修改。長久發展下,許多電影公司都逐漸理解中國的「眉角」,會刻意做不引起中國政府關注的內容。

猶記得好萊塢的歷史,反派從舊蘇聯、中東恐怖份子到強權企業,但不太會看到中國人扮演的反派──《007》龐德系列就是個極明顯的例子,冷戰時期的龐德電影反派即使無國籍,蘇聯也會扮演打擊美國的重要推手。但中國在最新龐德系列電影,幾乎沒有任何反派的味道。

更有甚者,這兩年迪士尼等掌握超多 IP 的超級內容強權,也刻意打造更多類型的「類中國電影」,如近年《花木蘭》、《尚氣》等,也為了避免刺激中國的敏感神經,開始自己修改部分角色的名稱與設定──如將有歧視黃種人意味的反派「滿大人」改成亦正亦邪、梁朝偉飾演的「文武」。

但這些做法並沒有獲得中國當局「認同」,甚至中國網路對《花木蘭》、《尚氣》等角色從劇情到演員都有不少批評。這些「努力」的結果是從 2020 年開始,迪士尼重要作品幾乎無法在中國上映,曾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的迪士尼電影 2022 年終於做好可能失去中國市場的準備──即使迪士尼電影在中國有巨大商機、養活成千上萬名電影從業人員也一樣。

美國電影能打入中國市場,中國電影卻打不進美國市場

這兩年由於疫情,美國與中國票房都遇到史上最低潮,原本年年增長的電影票房雪崩下降。中國採取強勢清零手段恢復市場,2021 年票房總收入約 73 億美元,只低於 2019 年 92 億美元票房;相比之下,疫情第二年的美國電影票房收入約 45 億美元,比 2019 年 114 億美元少一半以上,甚至引發片商要將電影 90 天內上架串流平台的爭議與官司。

《好萊塢報導者》報導,2021 年中國僅發行 20 部美國電影,但 2019 年美國上映 31 部電影。2021 年美國電影僅占中國總票房收入 12%,2019 年有 30%。如果從好萊塢立場看,就會看到中國審查影響好萊塢大片商不少。

但如果從中國政府角度來看可能就不是如此了,光 2019 年 31 部電影就吃下 30% 中國票房,如果讓好萊塢電影無止盡上映,先不說可能的思想或審查問題,光票房就有可能擠壓或威脅《我的祖國》、《長津湖》這類大片;況且從另一角度看,中國大製作電影打入美國市場的前十大票房可能性卻微乎其微──至少沒有中國製片電影打入美國年度十大票房排行榜的先例。

包括電影《瘋狂亞洲富豪》、影集《菜鳥新移民》等,以及不斷在好萊塢冒出頭的華裔導演,加上疫情前中國票房有追上甚至超過美國的趨勢,讓許多人都認為這幾年中國電影將崛起,甚至反攻好萊塢。但其實打入好萊塢的是亞洲人導演、亞洲人演員的好萊塢電影,而非真由中國出資方加上中國電影業完成的作品。

如果看這幾年美國十大電影排行榜,就會發現兩者電影業極度不平均。美國靠文化入侵的好萊塢優勢,只要有大片能進中國,幾乎就能打入中國電影排行榜。但除去政治味濃厚的《長津湖》、《我的祖國》不說,《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 3》等極受中國本地歡迎的溫情小品、娛樂喜劇片,都沒辦法打入美國市場──由於可能性微乎其微,這類電影都完全沒在美國上映。

換句話說,美中電影地位極不平等,這兩年迪士尼電影無法在中國上映,許多人歸咎於美中角力,但迪士尼深耕中國市場多年,對中國的影響力怎麼可能輸給《玩命關頭 9》的環球影業?很明顯是因更深層、會激怒中國人民與領導層的原因(如前面提到的美國人拍中國內容),才禁止迪士尼電影上映,同時也可減少中國電影票房受擠壓的可能性,對中國電影業發展也較有利。

▲ 中國電影市場這兩年仍有好萊塢電影的蹤跡。(Source:IMDB

五角大廈投資《捍衛戰士 2 》,中國投資方退出

相信各位最近一定聽過《捍衛戰士 2》向五角大廈租 F18 拍片,每小時都要燒掉 1 萬多美元的故事,雖然沒有詳細統計,但相關研究顯示,F18 E/F 超級大黃蜂每小時飛行成本約 2.4 萬美元,換句話說,五角大廈並沒有照真實啟動成本收費,而是少收費但出動航母戰鬥機群贊助電影──因電影有助美國募兵。

但也可能因五角大廈投資,傳說原本騰訊影業也想投資,但因五角大廈加入退出。這也有可能是湯姆克魯斯的飛行外套背後中華民國國旗「改來改去」的原因,明顯有經過一番「中資」較量──最後結果就是《捍衛戰士 2》沒有在中國上映。

有趣的是,據五角大廈規定,有權支援武器後審查片子是否符合規定,但據稱五角大廈一刀未剪,只聲明片中主角行為並非一般飛行員標準。這幾年騰訊影業、阿里影業等中國公司都投資大量好萊塢電影,利用這種模式開發中國市場的票房與合作。

不過因這幾年美中關係逐漸走向新冷戰模式,連帶電影等軟性內容產業也受波及──畢竟電影、出版等都屬於文化輸出品,認為能影響人們思想,自然受中國政府特別關切。這幾年中國電影逐漸走向高峰,接下來中國政府很可能會像現在,持續控制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數量在低點。或許迪士尼 CEO 早就預見這點,乾脆直接點破,要投資人別期待迪士尼的中國收入。

一方靠審查壓制,另一方不用審查就能壓制

換句話說,中國審查有三重意義──保護本地電影產業、美中經濟冷戰背景下打擊美國公司、減少中國民眾接受美國文化的機會;美國本身開放分級但不審查的制度,表面上是公平競爭,但中國電影根本打不進美國市場。

▲ 美國電影近兩年排行榜。(Source:IMDB

美中文化冷戰表面上以審查與不審查為分界,但真正原因是「中國電影市場無法打入美國市場,美國電影卻能打入中國市場」的差別。不過中國電影院平均一張票約 50~70 人民幣,5% 給電影相關部門、3.3% 是稅,戲院占 48%、中國發行商占 17%~20%,國外製片方占 30%~35%。如果製片方還需跟美國發行商拆分(有些情況是透過美國發行商再到中國發行商),製片方能拿到的錢就更少。

換句話說,如果能透過其他地方節省拍片成本(如場景、演員酬勞等),就不見得需要中國上院線的票房。退一萬步說,中國串流如果要上架好萊塢電影,也需要透過買版權上架,但不必跟電影院拆帳。

對好萊塢電影來說,上架中國串流平台也是一種沒有太多拆帳壓力的賺法,不合中國規定的內容上架時修掉就可以,且上架時熱度都過了,也不會受政治壓力。目前雖然賺不到中國市場,但疫情逐漸過去、看電影消遣逐漸回溫,美國電影產業仍在全世界有最高票房──這點還是中國電影產業做不到的。

(首圖來源:《捍衛戰士 2》預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