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疑似感染須 24 小時內通報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3 日 16:4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疑似感染須 24 小時內通報


猴痘疫情擴散全球,並首度出現亞洲通報案例,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日宣布,正式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疑似病例必須在 24 小時內通報,以強化猴痘的疾病監測及防治,阻斷疫情傳播。

疾管署表示,過去猴痘疫情多發生在西部及中部非洲地區,其他國家偶發零星境外移入病例,而今年與以往不同,迄今全球出現病例國家已增至 47 國,超過 3000 人感染,而且鄰近新加坡與韓國出現通報確診病例,而台灣則在 6 月 12 日通報 1 例境外移入疑似病例,後檢驗為陰性而排除。

疾管署指出,猴痘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必要時得在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醫師診治時,如發現疑似個案符合通報定義,務必在 24 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衛生單位將針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治療、疫情調查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防治措施。

莊人祥表示,一直有在關注猴痘擴散狀況,上週台灣有通報疑似病例,為一名 60 多歲男性,5 月下旬到歐洲出差,接著在 5 月 31 日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經快篩確認新冠陽性,並在 6 月 1 日在當地採檢 PCR 確診新冠,但同時雙手開始出現水泡、水痘樣皮疹。

莊人祥指出,這起個案在 6 月 12 日入境台灣,當時有特別評估是否為猴痘,並收治到負壓隔離病房,由於大部分疹子結痂消腫,採取痂皮送驗,入境第二天就被排除,目前還不清楚和新冠是否有關,或是其他疾病引起,但至少水痘、猴痘都是陰性。

疾管署說明,猴痘臨床症狀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嚴重度較輕微,常見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患者在發燒 1 至 3 天後會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

疾管署補充,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症狀持續 14 至 21 天,致死率低於 10%,大多數個案可在幾週內康復,但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

有關通報方式,疾管署指出,請醫療院所在傳染病通報系統(NIDRS)的「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選擇「猴痘」項目通報與採檢送驗,如醫療院所具有「運用醫院電子病歷自動通報」功能,請配合儘速完成院內系統調整,即可透過此管道進行通報。

疾管署提醒,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建議民眾避免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首圖來源:疾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