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質量巨獸的由來:木星曾吞掉大量微行星加速自身成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4 日 17:05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太陽系質量巨獸的由來:木星曾吞掉大量微行星加速自身成長


隨著太陽系形成,木星也長成如今我們所見的龐然大物,質量比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加總還大 2.5 倍,但它的形成過程還是個謎。直到最近,朱諾號發現木星內部充滿微行星殘骸,表明這顆行星曾吞噬大量嬰兒行星來餵養自己。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行星,起始與其他行星一樣都是先吸積岩石物質,當核心變得超緻密後開始從更遙遠處吸入大量氣體(主要是氫和氦),最終形成氣態巨行星。雖然望遠鏡已拍攝木星上層大氣渦旋數千張圖像,但這些風暴阻擋我們觀察下方事物,導致我們對木星內部運作依然知之甚少。

目前有 2 種理論在爭辯木星最初如何吸積岩石材料,一種認為木星累積了數十億個較小的太空岩石,天文學家稱為鵝卵石(儘管這些岩石的大小更接近巨石而不是真的鵝卵石);另一種則認為木星核心來自吸收許多微行星(planetesimal),而最新一篇研究支持該論點。

研究人員利用 NASA 朱諾號與伽利略號探測器數據建構木星核心模型,發現木星吸積的岩石物質包含了 11~30 個地球質量的重元素,約佔木星自身質量 3~9%,比預期還要多很多,如果木星是吸積小卵石形成,那麼核心大到一個程度就會立刻結束,因為不斷增長的氣體層會產生壓力「屏壁」,阻止更多鵝卵石被拉入行星內部,所以單靠卵石吸積理論無法解釋如此高濃度的重元素。

相反地,如果木星當初吸積的是微行星(也就是發育中的嬰兒行星),則核心拉扯岩石的引力會大於氣體施加的壓力,也才能累積今日觀測到的高濃度重元素。

確定木星如何形成對其他行星具有重要的連鎖反應,因為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其他巨行星的起源可能遵循相似規則,假如其他巨行星也是吞噬微行星而不是鵝卵石形成,說明它們的金屬豐度也可能比過去估計還要高。

新論文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報》(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