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風者衛星完成組裝工作,10 項關鍵自製元件技術預計最快明年升空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20 日 12:2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獵風者衛星完成組裝工作,10 項關鍵自製元件技術預計最快明年升空


台灣第 2 顆自製衛星獵風者衛星(TRITON,FORMOSAT-7R)已於 6 月 20 日安裝太陽能板,完成全部組裝工作,預計最快明年第一季可搭乘歐洲織女星 C 型(VEGA-C)火箭,自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屆時將進一步提升氣象預報準確度。

將近 20 年前,台灣第一組氣象衛星「福衛三號」發射,被譽為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提升了氣象預報準確度 6%,然而氣象學家也發現當水面不平靜時導致反射波過多,福衛三號接收靠近海面的訊號因此相當雜亂。

為解決這問題,觀測風場的獵風者衛星誕生了。不同於台灣第一顆自主研製衛星「福衛七號」直接接收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GLONASS)發射經過電離層與大氣層折射的訊號,獵風者衛星將搭載國內自製「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反射接收儀」(GNSS-R),於低地軌道接收海面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訊號,利用訊號反射之物理特徵(強度與延遲時間不同)推算海面風速。

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指出,GNSS-R 儀器使用自主技術進行韌體優化,最多可同時接收 8 組資料,於東亞區域還可接收日本 QZSS 準天頂衛星系統的反射訊號,性能優於僅能接收 4 組資料的國際現有儀器;整顆衛星包含酬載共 82% 完全由台灣研發製造,包含 10 項關鍵元件與關鍵技術;若加上地面設備,共計超過 20 家研發單位及廠商參與,包括中科院、芳興科技、工研院、漢翔公司等。

▲ 獵風者衛星包含 10 項台灣自主設計製造的關鍵元件與技術。

獵風者衛星將於離地 550~650 公里高、傾角 98 度的的太陽同步軌道觀測,接下來幾個月將繼續完成衛星的環境測試及功能測試、衛星與火箭介面分離爆震測試、運送前衛星全功能測試,預計今年 11 月完成衛星運送前審查並運至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場,最快 2023 年第一季執行燃料灌注、火箭對接、發射就緒審查等工作,搭乘前陣子首度首飛成功的歐洲織女星 C 型(VEGA-C)火箭發射升空。

(首圖為獵風者衛星 1:1 模型,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