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主因?西非近海發現新隕石坑,證明小行星撞擊不只一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22 日 15:4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恐龍滅絕主因?西非近海發現新隕石坑,證明小行星撞擊不只一次


曾經是地球霸主的恐龍,為什麼突然消失?目前有兩派說法,一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另一派則是火山爆發。目前地球上仍存在許多小行星撞擊的疤痕,科學家認為這次的撞擊消滅了恐龍和四分之三的物種和生命。近期科學家在北大西洋的海底中發現一個新隕石坑,與過去認為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坑時間相近,這意味著恐龍滅絕可能是由多次撞擊引發的。

納迪爾隕石坑(Nadir crater)隕石坑寬約 8.5 公里,位於西非幾內亞海岸外約 400 公里處。地質學家Uisdean Nicholson 在研究幾內亞高原的地震反射數據時,意外發現一個埋在地下約 300 至 400 公尺的奇怪結構。

Nicholson 坦言,在工作中解釋過很多地震數據,但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它特殊的特徵與大型撞擊坑相一致,都有凸起的邊緣和非常突出的中央隆起,可以看出是一個流星撞擊坑。此外,它也有看起來像彈射物的東西在隕石坑外,還有非常混亂的沉積物延伸到隕石坑外幾十公里。他認為,這些特徵與其他的火山的形成過程根本不一致。

接著,科學家分析撞擊過程中激起的沉積物,看出納迪爾隕石坑形成在約 6,600 萬年前,於白堊紀末期。這個時間與墨西哥的「希克蘇魯伯」(Chicxulub)隕石坑相近,後者被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坑。

▲ 透過電腦模擬調查隕石的大小以及影響範圍。(Source: Science Advances

之後研究人員使用電腦模擬,調查怎樣的撞擊物在何種條件下會產生彈坑,以及落塵的嚴重程度。從數據來看,這顆小行星可能有約 400 公尺寬,似乎撞擊進 490 至 790 公尺深的水體中。

研究的共同作者 Veronica Bray 指出,這將產生一個超過 915 公尺高的海嘯,以及 6.5 級以上的地震,「雖然比希克蘇魯伯撞擊的全球大災難小,納迪爾仍對當地造成破壞。如果我們發現了希克蘇魯伯的一個『兄弟姐妹』,就會產生下一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隕石坑?」

這一事件意味著,地球那時遇到了一群小行星,而不是只有一塊大石頭,或者母體在撞擊前已經分成數塊。雖然很難確定兩次撞擊的確切時間,兩者可能相隔數千年、甚至數萬年。目前研究小組計畫透過鑽探該地點的海床,確認是否為一個撞擊坑,並更精確地確定年齡。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