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片有真相,烏克蘭軍示範單兵反裝甲武器砲尾風有多危險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13 日 15:47 | 分類 軍事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有影片有真相,烏克蘭軍示範單兵反裝甲武器砲尾風有多危險


俄烏戰爭期間,烏克蘭軍取得大量北約國家各種單兵反裝甲武器,並對俄軍造成重大損傷,但近期社群網站傳出影片,顯示烏軍城鎮作戰時於室內向外發射無後座力砲,強烈的砲尾風差點造成射手及周遭隊友受重傷。


影片中烏軍射手使用的是蘇聯製 SPG-9 無後座力砲,此種火砲使用砲彈點燃噴射後排出的氣體反作用力推進,並透過砲尾排氣機制讓發射後座力小於同口徑火砲,但缺點是砲尾風過大容易在發射時透露位置,且無法室內操作。

蘇聯製 SPG-9 是 1962 年初的產品,口徑為 73 公釐、砲管長度 2.1 公尺、重量含腳架為 47.5 公斤、最大射程可達 6.5 公里,雖然不如 RPG 系列火箭彈輕便,但射程較遠,因此仍是相當受重用的步兵支援武器。

不過影片中烏軍士兵在城鎮戰,將 SPG-9 架在室內並對外發射,雖然有照基本安全規則清空砲尾後方,但強大的砲尾風仍強烈衝擊射手和錄影隊友,並幾乎摧毀整個房間,可見傳統單兵反裝甲武器於城鎮戰的局限。

因此各國新開發的單兵反裝甲武器,都會加上降低砲尾風設計,例如瑞典紳寶公司當家產品,也是美軍標準配備的 AT-4,就針對城鎮戰需求推出 AT-4CS 版,除了將彈頭初速從 290m/s 降到 220m/s,發射時會在砲尾噴發鹽水降低砲尾風衝擊,使射手能在隱蔽處發射不被發現,並降低受傷風險。

俄烏戰爭大出鋒頭的標槍或 NLAW 反裝甲飛彈,皆採用軟發射模式,先以低功率點火方式將火箭推出發射筒,飛行幾公尺後火箭才點火起飛,也可減少砲尾風帶來的影響。

戰場情勢的瞬息萬變極度考驗士兵訓練程度,即便戰爭超過半年的烏克蘭軍,也仍會忙亂中發生失誤,還好兩位士兵運氣好都沒受傷。

(首圖來源:OSINTech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