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買單同情心嗎?從廣告到數位工具,你的幫助也許可以很不一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03 日 8:45 | 分類 支付方案 , 數位廣告 , 科技生活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還買單同情心嗎?從廣告到數位工具,你的幫助也許可以很不一樣


1980 年代,英國慈善組織緊急災難委員會提出了一篇廣告,描述著東非的孩子正在經歷飢荒與貧窮,傳單上擺著兩個蹲在地上乞食的非洲小孩,看似需要社會大眾伸出援手。這樣的悲慘廣告不時透露著「因為救助對象的情況很危急」,激發了捐款人的同理心,但我們真的只能訴說同一種情緒嗎?也許可以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在瑞典機場就有條走道,擺放了數台大型遊戲機,當你投幣玩遊戲時,這些零錢將會成為瑞典紅十字會的善款,使遊戲機台搖身一變成為捐款箱;有趣的是,這個機台無論何種幣值都收,讓口袋裡隨手掏出來的零錢有了更直接的效益。「Play for the Red Cross」就是這次活動的巧思。

我們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來自公益團體呈現的廣告意圖與語言,但在提出議題訴求的同時,組織們一直期待用各種吸睛的方式促進廣告的成效,少數成功的例如冰桶挑戰,卻也止於曇花一現;現在數位廣告的盛行,簡短而零碎的訊息穿梭於每個人的手機裡,如何講好一個故事似乎越來越難,筆者認為對於捐助者提出對於慈善的認知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也許幫助一個孩子吃飽穿暖很重要,但若能提升組織效能與廣告的設計呈現方式,我們就不會陷入那種貧窮且危急的想像。

不矯情、快速且清楚的訴求,配合多樣化的數位金流模式,包含LINE Pay、Apple Pay、信用卡轉帳等,公益團體也隨著科技進步,搭配各種支付平台做調整;但我認為,公益團體很需要行銷與廣告的再進化。早期的零錢箱與募集發票,對於數位金融支付尚未盛行的年代也許可行,我們是否能提供公益團體不一樣的支持與協助?例如Google便提供了Google grants非營利組織計畫,讓小型的公益組織也能獲得一定額度的數位廣告行銷預算,能在數位廣告一片紅海之中有機會殺出血路。

除了廣告,創造話題與遊戲性,也是可以嘗試的方向。例如德國的兒童科學雜誌「GEOlino」在2013年推出了一個用「冰」製成的桌遊《MELTDOWN》,這就很適合用在環保倡議上。我們在想著公益團體的廣告訴求揮舞著愛與同情的大旗,看似落於俗套的同時,我更想知道的是,我們給予公益團體的支持,是否還停留在物資跟金錢的幫助上打轉。

消除數位落差、建制好的財務與會計系統,提昇組織內部的CRM管理,這都是可以幫助到公益團體能夠持續進步的方式,例如最近因為法令規定有歧異的「科技濃湯」,就是長期提供非營利組織購買較為特惠版本的軟體,讓小型組織能夠負擔起正版軟體使用的費用,一方面可以安心使用正版,另一方面給予組織好用且能持續維護的軟體工具,提昇組織行政運作效率,都是好的資助方式。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