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 MIC:電商購物節年消費金額增 44%,雙 11 買氣居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09 日 16:25 | 分類 電子商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資策會 MIC:電商購物節年消費金額增 44%,雙 11 買氣居冠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表 2022 年電商購物節消費者調查,台灣網友在電商購物節年消費金額 21,728 元、年增 44%。隨著「雙 11」即將到來,消費金額漲幅將是判斷台灣網購消費力是否能在疫後持續顯著提升的指標。


資策會 MIC 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點出,觀測今年電商購物節年消費金額成長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疫情改變民眾消費行為,已習慣頻繁網購,二是電商業者積極造節加上頻繁短期促銷的成果發酵,三是通膨因素驅動消費者理性購物,對價格敏感度上升。反映今年消費者參與電商購物節,計畫性購物比例從去年六成微幅增至 64%。

46~55 歲族群對於電商造節響應高且消費力強

觀察電商造節對消費者的影響力,有七成網友會因電商造節增加消費,特別是中高齡族群響應程度最高,75% 的 56~65 歲族群因此增加消費,46~55 歲也高達 74%。這與近年疫情改變中高齡族群的消費習慣,變得更加熟悉網購有關。

觀察不同年齡族群的電商購物節消費力,中高齡族群仍為消費主力,特別是 46~55 歲族群,年消費金額高達 25,887 元,第二、三名依序是 56~65 歲的 23,115 元和 36~45 歲的 22,176 元。

此外,北部是電商購物節的消費主力,只有北部年消費金額超過整體平均,達 23,770 元;男性年消費金額較女性多 4,000 元左右,育兒族群較無育兒的高出近 9,300 元,年消費金額高達 26,499 元。

前三大購物節成長,最常在綜合電商平台消費

調查電商購物節排名變化,雙 11(84%)依舊居冠,第二名為雙 12(43%)、第三名為 618 購物節(29%),前三名都較 2021 年成長,然而第四名的 99 購物節(27%)明顯下滑。

觀察電商購物節消費平台的前五名,86% 消費者最常在綜合型電商平台消費,其次依序為實體零售網購通路(31%)、外送平台(17%)、品牌電商(15%)、社群或通訊平台(12%)。

值得一提的是,綜合性電商平台較去年下降 5%,除了受到實體零售電商發展的影響,也與疫情紅利消退導致網購熱度退燒有關,也觀察到社群或通訊平台的名次與品牌電商對調。

「免運、折價券、購物金」前三大有感促銷手法

消費者最有感的前五名促銷優惠手法,免運(58%)的影響力依舊最大,其次依序為折價券(36%)、購物金(32%)、行動/電子支付優惠(30%)、卡友優惠(28%)。

觀察不同族群,免運對於女性的吸引力明顯高於男性,育兒族群更愛卡友優惠、無育兒族群更愛折價券。優惠以外的促銷活動,消費者依序最愛的是贈品、抽獎、會員點數/分級累積考量、解任務、集點,至於名人代言宣傳推廣、大型現場晚會活動等效果偏小眾。

電商購物節缺點排名,近五成最在乎物流到貨

消費者在電商購物節的品項,前五名為個人清潔(41%)、3C(33%)、美妝保養用品(32%)、內外衣著(30%)、居家生活用品(27%)。

針對電商購物節缺點排名,近五成消費者最在乎物流到貨時間不穩定,其次依序為優惠適用條件過於複雜與嚴苛、庫存不足、客服回覆速度慢、因電商購物節頻繁進行 App 更新等問題。其中觀察到 18~25 歲 Z 世代,特別在意到貨時間不穩定以及經常需要更新 App 兩個因素。

消費者回流實體零售和百貨,成電商業者新挑戰

觀察消費者參與所有購物節的趨勢,電商購物節(64%)連年居冠,然而比例較去年下降 3%;相反的,位居第三名的百貨周年慶(26%)提升近 2%,成為今年成長幅度最多的購物節。

胡自立也表示,雖然漲幅不明顯,但可預期隨著疫情紅利消退,實體回流將對電商購物節產生部分影響,成為電商業者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