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垃圾再創新高,紐時:回收標誌都是騙人的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2 月 08 日 13:17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全球塑膠垃圾再創新高,紐時:回收標誌都是騙人的


全球減塑政策似乎毫無作用。新報告顯示,2019~2021 年,全球一次性塑膠廢物產量增加 600 萬噸,達 1.39 億噸。《紐約時報》分析愈發不可收拾的塑膠垃圾危機,提到塑膠回收標誌是假的,如加州就禁止不能回收的容器不得使用回收標誌。

澳洲礦業巨頭 Andrew Forrest  設立明德魯基金會 (Minderoo Foundation) 報告發現,2019~2021 年產生的額外塑膠,相當於地球每人多 1 公斤塑膠廢物從提取化石燃料到製造聚合物到廢物運輸和處置,僅 2021 年一次性塑膠就產生 4.5 億公噸溫室氣體。

至於為什麼全球減塑行動沒有造成改變,最大問題是全世界回收機制跟不上塑膠生產速度。多出來的 1.39 億公噸塑膠,幾乎所有塑膠都由從未使用或加工的原始石油產品製成,多數一次性塑膠不會進入回收流程,而是落入垃圾掩埋場或環境。Minderoo 研究人員估計,只有 2% 垃圾回收。

目前全球只有兩家石化公司大規模使用回收材料再生產,為泰國 Indorama Ventures 與台灣遠東新世紀。最大原始聚合物生產商埃克森美孚最近才宣布建立北美最大先進回收設施,每年可處理超過 8 千萬磅塑膠廢物,但對比其 2021 年生產約 600 萬噸、相當於 132 億磅製造塑膠的聚合物,回收規模非常小。

塑膠回收難禁令成效差

多數塑膠垃圾無法確實回收。《紐約時報》分析,大部分塑膠製品的三角形和箭頭符號都是騙人的,許多人都認為 三角形代表產品可回收,但每個三角形內的數字各有意思,1 2 在美國通常代表可回收,3~7 幾乎很少回收,加州就禁止不可廣泛回收的塑膠使用這符號。

塑膠袋禁令成效也有限,甚至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研究人員在加州塑膠袋禁令政策實施後,發現垃圾袋銷量猛增,尤其 4 加侖小袋銷量增長 120%。約 30% 禁令淘汰的塑膠以更厚垃圾袋出現,紙袋使用量也大增,導致每年產生約 8 千萬磅額外紙垃圾。

全球塑膠條約 2024 年出爐

這幾年全球就塑膠廢物處置方式談判,去年開始2024 年底完成,目前 50 國加入終結塑膠污染聯盟,推動限制塑膠生產條約,並為簽署協議的每國制定有約束力的目標。但其他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等化石燃料生產國,希望達成以回收利用為重點,並建立在自願承諾基礎上的全球協議。

但後者不可行,因回收速膠還沒有大規模到證明對環境有益。其次,限制生產的環境條約歷史上更成功,如《蒙特婁議定書》對恢復臭氧層的貢獻。無論結果如何,條約將是攸關地球生存的頭等大事,可能會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