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競逐三星,合作數十年「又愛又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3 月 10 日 8:15 | 分類 Apple , Samsung , 手機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蘋果競逐三星,合作數十年「又愛又恨」?


蘋果與三星,亦敵亦友。三星為蘋果產品提供螢幕、儲存顆粒等原器件,有著數十年的合作關係;iPhone、iPad 暢銷,間接替三星帶來相當的利潤,蘋果對於高素質螢幕的需求,逐步地也對三星有了依賴性。

同時,三星與蘋果有著直接的競爭關係。在全球的手機市場,三星Galaxy系列很多時候都劍指iPhone,拍了許多廣告來戳iPhone的痛點,從瀏海螢幕到無法摺疊,幾乎每年都會「嘲諷」一下。

反過來,蘋果也沒在怕,2011年就控訴三星Galaxy手機侵犯了iPhone外觀、軟體等專利。這場訴訟最終持續到2018年,以三星向蘋果支付5.39億美元賠償金而收官。

有意思的是,在訴訟進行時,蘋果也陸續地開始把Apple Watch、iPhone的螢幕轉向OLED材質,並開始向三星訂購大量的OLED螢幕。可以說,iPhone的螢幕變革,AOD、Promotion、瀏海、動態島等功能出現,背後都有三星的助力。

與其他元器件供應商受制於蘋果不同,三星遵從著強硬派作風,似乎三星並不想把蘋果視為一個常規的合作夥伴。

三星:只能拿貨,不能看產線

為了供應元器件的高品質,蘋果在全球物色代工廠和供應商,蘋果也會派駐相關工程師進廠,一同升級和解決技術難點,並且也會出資升級產線。對於一些小供應商來說,會依附於蘋果,成為蘋果龐大供應鏈當中的一環。蘋果工程師的駐廠,可以快速提升自己代工水準,完成技術升級。

在iPhone初代發表之前,Jony Ive就曾到富士康駐廠,監督iPhone原型機的生產,並幫助優化流程。但從側面來說,蘋果工程師的駐廠,也會把許多元器件生產的相關專業知識融合至蘋果內部,為後續自產或說高階定制打基礎。

在決定為iPhoneX搭載OLED材質螢幕之後,2017年,蘋果也開始向三星採購和訂製大量的OELD螢幕。按照以往的思維,蘋果也會順勢派遣工程師進廠,了解螢幕生產、驗收檢測部分螢幕;有意思的是,三星拒絕了蘋果的請求,緣由是需要保護OLED螢幕的專利。

三星最早在2009年就開始布局OLED螢幕,雖然早期螢幕素質飽受爭議,但經過技術的更迭,現在三星已經成為世界上頂級OLED螢幕的供應商。根據The Information的報導,蘋果前工程師透露,只能被迫在三星工廠外的酒店裡,與三星螢幕工程師遠距交談。

並且,蘋果在向三星工程師索求相關螢幕參數文檔時,三星只回了「機密」一詞。為此,蘋果很難了解iPhone的OLED螢幕生產過程,以及三星如何處理相關難題。

對生產一頭霧水的蘋果,只能在驗收時,增加許多工序和強度來測試相關的螢幕,以爭取找到潛在的缺陷。如此的做法,延長了螢幕供應週期,或許也是當年iPhone X為何一直到了2017年底才陸續上市的一個原因。

至於三星,它並沒有把蘋果當做一個合作夥伴,而只是單純的供應關係,並且也時刻警惕蘋果工程師駐廠時,增加了螢幕技術上的沉澱。面對三星的強硬,蘋果也罕見的妥協,並一再讓步,原因很簡單,三星的OLED螢幕也是目前唯一能滿足蘋果高要求,和能夠大量穩定供貨的廠商。

但在近兩年,蘋果也在考察LG、京東方OLED螢幕的狀況,並且也開始為LG投入資金扶持,但想要取代三星,仍需一些時間。與其依靠別人,不如自研,就像晶片一樣,打一個措手不及。

自研螢幕,有點像臥薪嘗膽

對於螢幕,蘋果曾經還是JDI(Japan Display Inc.)大股東時,就已經開始提前布局。不過,他們的目標要更長遠一些,打算直接從LCD跳到Micro LED。

2014年,蘋果就收購了一家早先研究Micro LED螢幕的創業公司LuxVue。蘋果的目標是在iPhone X中直接用上Micro LED材質螢幕,跳過三星。

(Source:科技新報)

但研發的過程要遠比想像中的麻煩,良率、成本都很難控制下來,不得已選擇了備用方案(向三星採購)。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在螢幕面板業務上,三星將蘋果視為競爭關係。

在iPhone X上市之後的2018年,蘋果在加州聖克拉拉設立了一座小型的螢幕開發和製造工廠,持續在Micro LED項目上投入。而在這座工廠的附近也有一家處理單個LED畫素技術的工廠,能夠將單個畫素固定在顯示面板上。

另外,蘋果還在台灣設立了一個顯示研究實驗室,依托晶片代工產業,按照蘋果自己的技術生產了相關螢幕,並運送到加州的工廠組裝,驗證了蘋果能夠自產螢幕的流程。打通供應流程之後,蘋果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把Micro LED螢幕做大,以及降低成本增加良率。

同樣在2018年,彭博社就表示蘋果已經產出適用於Apple Watch尺寸的Micro LED螢幕,並且在測試過程中,徹底打敗了三星螢幕。有著更好的亮度、色彩表現,以及更省電。

只是,蘋果的Micro LED仍舊處於開發階段,成本、良率遠不及現在成熟的OLED螢幕。彭博社就認為,Micro LED螢幕走向量產,還需要個三五年時間才能出現在iPhone上,而Apple Watch的小尺寸螢幕,順利的話也要等到2025年。

對於Micro LED螢幕的研究,不只是蘋果,三星也在研發Micro LED,也深知其中的技術難點,尤其是為智慧手機量身訂作。在後續與蘋果的合作中,蘋果前員工透過TheInformation透露,三星對蘋果的供應合約更加嚴格,甚至設立了一個最低消費。

2019年,蘋果因為OLED螢幕訂單未達到「最低目標」,而最終向三星支付了接近7億美元的罰款。隨後的2020年,蘋果也支付了接近10億美元的罰款。

另外,由於iPhone 14 Pro上配備的動態島特性,蘋果向三星定制了一系列打孔OLED螢幕,並且叮囑三星在生產時需要增加一個清潔的步驟,以免在打孔處留下痕跡。最初三星直接回絕,最終兩者經過友好「討價還價」之後,最終在螢幕生產中增加了清潔步驟。

但他們之間的條件是提升供應價格,還是採購更多的數量,就不得而知了。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之後,蘋果與三星之間的供應關係也變得更微妙。

蘋果應該比以往更希望擺脫對三星螢幕的依附,開始頻繁測試LG、京東方相應的OLED螢幕,並可能開始逐步嘗試在一些型號上混用螢幕,比如傳聞中的iPhone SE 4就可能會以京東方OLED螢幕為主。在蘋果徹底轉向自研螢幕前,依附於三星的螢幕,接受一些條件,頗有幾分「臥薪嘗膽」的意味在內。

(Source:科技新報)

把設計引入內部

蘋果正努力加快Micro LED走向消費市場,已經不是個祕密。2018年彭博社報導蘋果已經在加州、台灣等地開設工廠的消息之後,當天LG、JDI、三星相關製造顯示面板公司的股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跌幅。

一旦蘋果自己掌握自研螢幕技術,尤其是Micro LED,絕對會引起行業大變動。DisplayMate 的 CTO Ray Soneira 就表示,Micro LED對於蘋果來說會是一個「黃金機會」,也會成為蘋果產品的獨特之處。

並且,蘋果已經嘗過這種甜頭,自研晶片的成功,促進MacBook系列的銷量,也成為蘋果產品獨一無二的特點。不僅影響了MacBook,也影響了Intel對晶片的布局。

(Source:科技新報)

蘋果自研晶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省錢,以及增加利潤率,也能對產品有著更強的把控力。自研螢幕也是如此,即便三星不為難,蘋果遲早也會走向自研。

iPhone上的螢幕成本幾乎占去四分之一,並且根據The Information的評估,2014年三星緊隨富士康,是第二大蘋果供應商,蘋果向三星支付了96億美元。而同年,蘋果共向供應商支付了570億美元,其中螢幕一項(包括三星、LG、JDI和夏普)就占去了37%。近些年,蘋果逐步轉向OLED螢幕,三星的占比也會提升,蘋果也會付出更多的成本。

另外,根據日經新聞的統計,iPhone的利潤率正逐年降低,尤其是元器件的成本要比十年前高出2.5倍,超過了零售價的漲幅。即便不考慮所謂的獨特性和黃金時機,大部分元器件轉向自研,也是蘋果保持業務增長的一劑良方。

最近,尤其是自研晶片AppleSIlicon戰略發布以來,蘋果越來越注重產品內部的「設計」和研發。蘋果的明星團隊,也從設計部門,轉向了硬體部門(自研晶片)。

蘋果硬體高級副總裁Johny Srouji越來越像之前發表會上的Jony Ive,對產品娓娓道來。不過,之前Jony Ive和蘋果關注的是外部極簡的設計風格和線條,以及iOS上帶來的獨特人機互動。

即便方向有所改變,蘋果依然是一個以設計為重新的公司,只不過,當下的蘋果,正在把設計逐步引入內部,是對初始元器件的重新設計。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