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塑膠島」上繁衍生息,太平洋垃圾帶成沿海物種新家園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18 日 12:0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在「塑膠島」上繁衍生息,太平洋垃圾帶成沿海物種新家園


海洋有大量塑膠垃圾漂浮,最大垃圾帶在太平洋,現在科學家發現,原本住在沿海的物種已在大海中央垃圾和塑膠型成的小島繁衍生息。最新發表於《自然生態與進化》期刊的研究發現,大太平洋垃圾帶七成已成為沿海物種的家園,甚至有證據發現牠們在塑膠島上繁殖。

研究人員 2018 11 月至 2019 1 月從加州和夏威夷中間一片達 620,000 平方英里的大太平洋垃圾帶收集 105 塊碎片,包括漁網、繩索和瓶子碎片,發現約三分之二成為海洋生物家園,在這些碎片辨識出 484 種海洋無脊椎生物,佔 46 個物種,80% 通常生活在沿海,包括小螃蟹和海葵。

數十種沿海無脊椎動物已能在漂浮塑膠垃圾島生存和繁殖,這些生態系統通常無法在開闊海洋生存,但塑膠碎片可在海上一直漂浮,使生物有機會在海中央活下去並繁殖後代,因此促成新漂浮生態系統產生。

垃圾帶也有本來就住在海中央的物種,結果兩種原本生活區域不同的物種,現在齊聚海中央垃圾島爭奪空間。研究人員表示已看到某些沿海海葵吃公海物種的證據,證實兩個群落正在發生互相捕食行為。

雖然海洋中央發現沿海物種並非史無前例,但研究人員表示,現在海中央的沿海物種多樣性和數量都空前的多。塑膠現在可能為沿海物種提供全新機會,將族群擴展到海中間,並永久成為遠洋群落,但將新物種引入海洋偏遠地區的後果尚不完全清楚。

管制海洋垃圾迫在眉睫

大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是德州兩倍大,是世界最大海洋塑膠聚集地,科學家估計這片區域約有 1.8 兆片塑膠,估計重達 8 萬噸,大部分來自漁業,總量 10%~20% 可追溯至 2011 年日本 311 海嘯。雖然大平洋垃圾帶最有名,但不是唯一,由於海洋垃圾聚集仰賴環流,五大海有五個環流,太平洋就有兩個,另兩個在大西洋,一個在印度洋,都形成規模不同的垃圾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全球只有約 9% 塑膠垃圾回收,高達 22% 塑膠垃圾因管理不善還是變成垃圾,大量流入海洋。現在全球每年生產約 4.6 億噸塑膠,如果不採取緊急行動,到 2060 年將增加兩倍。最近研究警告,如果不採取緊急政策干預,從現在到 2040 年,塑膠垃圾進入海洋的速度將增加約 2.6 倍。

聯合國環境大會去年通過一項歷史性決議,為結束塑膠污染,將在 2024 年前制定世界第一個全球塑膠污染條約,具法律約束力,涵蓋生產、設計到回收處理整個生命週期,都列入管制範圍。

(首圖來源:I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