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加空污,研究:死於心臟病風險大增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25 日 14:04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熱浪加空污,研究:死於心臟病風險大增


熱壓力會讓人更耗能,加上空氣污染恐讓人致命。新研究發現,當人們處於極熱和高空氣污染環境,致命心臟病發作風險可能加倍,極端寒冷天氣也會增加致命心臟病發作風險,研究警告未來氣候變得更極端,特別是對女性與老年人健康威脅最大。

熱本身就會加重身體負擔,當體溫升高,大腦會向身體發送降溫訊號,心臟會增加泵血速度,讓血管將血液送到皮膚表面散熱,汗水蒸發也會釋放身體熱量,但當濕度高,汗水蒸發速度會下降。

酷熱導致心臟跳動加快,血管擴張,增加中風與心臟病發作風險。去年《刺胳針全球健康》研究發現,熱浪會使心臟病死亡風險增加約 12%。《刺胳針》2016 年分析顯示,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可能導致心臟動脈斑塊更快積聚。

當氣溫極端,心臟已加倍努力工作,又遇到空氣污染物,給心臟和其他器官帶來額外壓力。本週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的《循環》期刊研究,調查 2015~2020 年中國江蘇省超過 202,000 例心臟病死亡病例,調查時間橫跨四季,以及不同溫度和污染程度。研究發現,當氣溫極高或極低,或 PM2.5 顆粒物污染較高,與人們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明顯相關。

污染超過每立方公尺 37.5 微克且熱浪持續四天時,人們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近一倍,女性和老年人風險尤其大。研究發現熱浪期間,女性風險普遍高於男性。熱浪、寒流或細顆粒物污染嚴重日子,80 歲以上者患病風險高於年輕人。

但熱浪比寒流更可怕,研究顯示每立方公尺 37.5 微克污染程度,氣溫介於 28~36.6°C 為期兩天,死於心臟病風險就會高 18%。如果氣溫 35~43°C 連四天,死於心臟病風險大增 74%。若天氣寒冷,連續兩天氣溫 0~4°C 風險會增加 4%。研究人員估計高達 2.8% 心臟病死亡可能是由極端溫度和高濃度細顆粒物污染共同造成。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 PM2.5 年平均濃度應 5 微克以下,24 小時每立方公尺 15 微克以下天數不應超過 4 天。研究強調,PM2.5 會吸入肺部深處,刺激肺部和心臟周圍的血管,是導致心臟病發作的潛在因子。研究建議,特別是對女性和老年人而言,減少暴露於極端溫度和細顆粒污染,可能有助預防因心臟病過早死亡的風險。

今年又是聖嬰年,世界氣象組織 (WMP) 已警告夜間氣溫升高有不利影響,晚上氣溫降不下來,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特別是弱勢群體。科學家表示,夜間反覆出現高溫對人類健康尤其危險,因身體無法從持續高溫復原,會導致心臟病和死亡病例增加。聯合國氣象機構表示,正在制定熱浪定義,以標準化全球影響預報和警報系統。 

(首圖來源:Flickr/Thank You (23 Millions+) view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