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像溫室,科學家警告北歐熱適應最差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15 日 11:23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建築物像溫室,科學家警告北歐熱適應最差


7 月均溫、海水水溫均在這個夏季打破歷史紀錄,即使是聖嬰現象發威,但過去三年有降溫作用的反聖嬰現象期間,熱浪仍然一年比一年嚴重。科學家直言,地球氣候已經到一個未知領域,愈來愈熱的氣候,適應不良的其實不是開發程度較低的低緯度國家,而是富裕的高緯度國家,習慣寒冷氣候的北歐適應程度最差,原因是當地建築設計目的是保溫,不是散熱。

北歐國家日照時數短,當地建築設計以盡可能吸收更多陽光為主,也不需要通風,科學家稱北歐等地建築物就像溫室,並不是為了應對炎熱的天氣而設計。牛津大學的新研究揭示哪些國家需要採取百葉窗、風扇或冷氣等降溫措施的天數將大幅增加。

發表於同行評審期刊《自然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牛津大學科學家使用稱為「冷卻度日」概念量化暴露於不舒服的溫度,意思是需要冷氣才能感覺舒適的天數。參考指標是室外日平均溫度超過 18°C,以及持續時間以天為單位。例如,室外平均溫度為 25°C,比 18°C 閾值高 7°C,乘以兩天,總共就有 14 個冷卻度日。

如果全球氣溫從 1.5°C 上升到 2°C,冷卻度日天數增加最多的國家都在非洲。中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每年冷卻天數將增加 250 天以上。另外一個極端是北歐,當全球變暖超過 1.5 度並達到 2°C 時,冷卻日數相對增加最多 19 國有 8 個位於北歐。瑞士、英國、挪威和芬蘭的熱暴露和冷卻需求增加最多,之後是瑞典、奧地利、加拿大、丹麥、紐西蘭、比利時。

研究員強調這些是保守估計,不包括熱浪等極端事件,現在熱浪時間愈來愈長。但這些習慣寒冷的國家,大多數建築物都沒有做好應付高溫的準備,譬如深色的屋頂會吸收熱量,窗戶也無法遮擋陽光。科學家警告,當人們試圖應對更高的氣溫時,惡性循環正在形成。

這裡指的是冷氣,增加對高耗能空調的依賴並不是可持續解決方案。世界銀行 (World Bank) 2019 年研究發現,冷氣和冰箱等傳統製冷設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 10%,是航空和郵輪旅行產生的排放量總和的兩倍。自 1990 年以來,全球空調機組的年銷量增加兩倍。國際能源署 (IEA) 發現,到 2022 年,89% 美國家庭有空調,歐洲為 19%

目前全球均溫已經比 1880 年上升 1.27°C,聯合國目前認為控制在 1.5°C 看不到曙光,可能在 2027 年會打破這個紀錄,地球溫度可能本世紀中葉達增加 2°C 上限。研究作者警告,購買更多空調,使用更多能源,只會加速全球變暖,然後需要更多空調,人類需要打破這個循環,並為更炎熱的世界做好準備。

(首圖來源:Flickr/Les Haine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