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政府宣布自 8 月 1 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前這些關鍵金屬的價格創下 10 個月來新高,因為供應商正等待官方批准出貨至海外。
中國商務部及海關總署先前宣布,包含金屬鎵、氮化鎵(多晶、單晶、晶片、外延片等多種形態)、鍺外延生長襯底等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出口商若想出口必須申請許可證,並報告海外買家及申請詳細資訊。
根據彭博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雖然一些出口商已經申請批准,但過程可能需要數週時間。
即使出口商最終批准,全球市場也將面臨 8月以後的供應緊張局面。Fastmarkets 數據顯示,從中國公布限制措施後,鎵的價格已飆逾 50%,表明市場供應更緊張。
根據 Fastmarkets 數據,8 月 9 日鎵的交易價格為每公斤 400 美元,是去年 10 月中旬以來最高價。
由於中國提煉出全球約 94% 的鎵,外界認為中國此舉是對歐美半導體封殺的回擊,目前西方國家試圖減少對中國關鍵金屬的依賴。
上海金屬市場預估,在限制措施以前,中國每年出口約 80-90 噸金屬鎵和 50 噸氧化鎵,國內產量為 290 噸。
鎵用於化合物半導體,可提供更快的運行速度、更低的功耗或更高的耐熱性,結合多種元素以提高電視和手機螢幕、太陽能電池板和雷達的傳送速率和效率。其中,氮化鎵已廣泛用於 5G 網路基站供電晶片,也被軍方應用於雷達系統中,並且越來越多地應用於電動汽車充電器中;砷化鎵用於無線通訊和雷射器的一些元件。
至於鍺的用途包括光纖電纜通訊、太陽能電池板、LED 及軍方的熱成像錄影機,另有夜視鏡和太空探索,像大部分衛星都採用鍺基太陽能電池供電。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