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科學家成功取得袋狼 RNA,稱復活滅絕物種可平衡生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2 日 13:36 | 分類 生態保育 , 生物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北歐科學家成功取得袋狼 RNA,稱復活滅絕物種可平衡生態


袋狼曾是澳洲大陸和鄰近島嶼塔斯馬尼亞森林的頂級掠食者,但 130 年前滅亡,最後一隻袋狼 1936 年在塔斯馬尼亞動物園去世。最近北歐科學家從博物館收藏的袋狼標本成功回收 RNA,是全球首例。塔斯馬尼亞森林至今未破壞,科學家相信物種復活可重新平衡生態。

袋狼有標誌性條紋,雌性和雄性都有腹袋,動物界很罕見,澳洲研究員稱為「有育兒袋的野狗」或「有育兒袋的狗」,DNA 也與袋鼠有許多共同點。袋狼是塔斯馬尼亞生態系統唯一頂級掠食者,沒有其他動物可取代牠的位置,袋狼滅絕後,塔斯馬尼亞生態系統面臨許多問題,如塔斯馬尼亞袋獾種群幾乎因面部腫瘤疾病滅絕。

頂級掠食者會消除患病和虛弱的動物,以控制傳染病傳播,並改善所有種群的遺傳健康,袋狼幾千年來一直扮演這個角色,科學家相信若袋狼回歸,可恢復塔斯馬尼亞整個生態系統平衡,且不需引進非本地動物增加複雜性。

目前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德州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公司 Colossal Biosciences 利用已定序 DNA 生產類袋狼胚胎,幾年內將嘗試生產袋狼替代物種,Colossal 先前還公布復活猛獁象計畫。

最近瑞典和挪威研究小組從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室溫保存的 130 年前乾燥袋狼標本分離出皮膚和骨骼肌組織 RNA,成果發表於《基因組研究》期刊。

DNA RNA 的差異在 DNA 儲存只有 RNA 可讀取的遺傳訊息,RNA 讀取並執行 DNA 蛋白質編碼指令。科學家現在從袋狼標本分離出攜帶皮膚和骨骼肌編碼指令的 RNA,可能是復活關鍵。科學家也首次看到袋狼特異性調控基因,如小分子核糖核酸 (microRNA),這些基因一個多世紀前就遺失。

科學家必須對物種基因組和轉錄組調控有深入了解,才能執行復活,現在才剛起步,世界博物館藏品都含大量瀕危和滅絕物種,成功回收袋狼 RNA 的技術為研究或保護地球生物帶來希望。

復活物種目的不是為了複製

復活物種不是為了複製。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進化生物學家就說,複製需要活細胞,現在科學家復活一個物種目的是改變現存親緣關係最近動物的基因表現,就猛獁象而言,可能是大象,就袋狼而言,可能是肥尾袋鼩或塔斯馬尼亞袋獾。

其他科學家擔憂,將已滅絕物種 DNA 植入與近親現存物種的卵子,需要考慮輕微突變,如果袋狼復活,飲食可能略有不同,且行為不一定與過去一樣,可能發揮不同生態作用。

此外,讓滅絕動物復活,可能會對消失後才建立的自然秩序產生不利影響。不過復活不是研究團隊的目標,研究人員表示,復活或重建滅絕物種的所有科學發展,包括基因編輯技術、體外受精或分析數據所需的計算工具,肯定會造福整個科學和社會,科學家對已滅絕和現存病毒的了解,也可從這種類型 RNA 回收技術受益。

(首圖來源:Flickr/Nicolas VENNE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