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台灣醫療科技展今日登場,經濟部集結工研院、金屬中心及生技中心展示 16 項前瞻醫療科技,其中兩大亮眼成果,首先是首先是「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iRFA)」,促成仁寶電腦與臺大醫院將合創國內第一座「癌症微創介入訓練中心」,第二是「醫用生物可吸收鎂合金技術」。
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是結合「超音波影像」和「方向可調式電極針」兩大全球創新技術,針對肝癌等腫瘤,手術時間平均節省 35%、消融範圍誤差降低於 2% 以內,可一次入針,已完成國內五案臨床治療病例,更促成仁寶與台大醫院將設立第一座「癌症微創介入訓練中心」。
「醫用生物可吸收鎂合金技術」是克服止血夾永久存在體內的問題,讓「可吸收骨釘」植入三個月內仍保留 8 成強度,剩餘超過 9 成體積,較市售產品高出 7.5%,力學強度完勝德國領導大廠,今年更進一步進入試量產階段,最快 2024 年底上市。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台灣 2022 年生醫產業營業額達到 7,000 億元,其中包括數位醫療、健康福祉等「醫材相關產業」,營業額就高達 4,709 億元,占比產業總體營業額的 67%,亮眼的表現使得臺灣醫材相關產業出口額在全球排名第 12 名。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工研院深耕精準健康技術研發,像是鎖定長者常見的泌尿系統器官脫垂,導致漏尿等問題,解決現行醫材過硬、易致發炎等問題,打造「生醫高分子組織修復支撐複合網片」,為全球首創「以特殊織法將PET(聚酯塑料)編織後,再添加膠原蛋白」。
莊曜宇指出,目前鎖定神經認知疾病,研發「微創式顱內 OCT 術中輔助導引技術」,運用全球最細 0.63 毫米的探針,搭配特殊器材設計,可精準定位、減少組織破壞、降低發炎,提高巴金森氏症手術治療效果,盼藉此強化台廠數位治療研發量能與競爭力。
金屬中心執行長賴永祥表示,為落實精準醫療,今年展出「真實動態影像脊椎手術輔助系統」及「可撓性水合固化骨再生材料」,主要是將特殊配方的骨粉與膠原蛋白混合,搭配獨家的化學反應劑後,觸感變得像黏土般 Q 彈、具有可塑性,大幅改善骨缺損患者的預後品質。
生技中心代理執行長陳綉暉表示,生技中心累計過往經驗,逐步在小分子藥物、蛋白質藥物、抗體藥物上扎穩基盤,陸續投入核酸藥物與細胞與基因療法,聚焦精準醫療技術的開發,今年展出強化T細胞精準擊殺力的 Globo H CAR-T 細胞,可精準擊殺不同類型的實體腫瘤。
陳綉暉指出,生技中心鎖定治療後高復發率的口腔癌新型 ADC 抗癌藥物,為目前全球市場首見以 NTSR-1 當作標的 first-in-class 癌症新藥,並首發最夯的次世代短鏈核酸藥物生產與傳輸平台,期待以三管齊下方式,對準全球精準醫療市場,為人類精準健康發展揭開序幕。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