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開發者活動宣布 AI PC 加速計畫兩項新內容,包括新 PC 開發者計畫,以及獨立硬體供應商 (IHV) 計畫。英特爾還發表全新酷睿 Ultra Meteor Lake NUC 開發套件,並介紹微軟 AI PC 定義標準。
英特爾、AMD、蘋果及即將推出 X Elite 晶片的高通等都開發內建專用 AI 運算單元的晶片,且對 AI PC 都有自己的理解。微軟和英特爾聯合制定的 AI PC 定義,需有 NPU、CPU 和 GPU,並支援微軟 Copilot,鍵盤更直接有 Copilot 物理按鍵,代表缺少 Copilot 鍵的 Meteor Lake 和 Ryzen 筆電都不符合微軟標準。
英特爾還提出更簡單 AI PC 定義,即 CPU、GPU 和 NPU 每個元件都有 AI 專用加速功能,其實就是英特爾 Meteor Lake 及後續產品設計理念。上述各部分可根據計算類型分配 AI 工作。NPU 可為照片、音訊和影片處理等低強度 AI 提供卓越效率,比雲端計算回應時間更快,延長續航並提高性能,同時終端處理確保數據安全。
英特爾強調,GPU 和 CPU 用於更重 AI 任務,因同時執行多個 AI 模型可能會使運算能力有限的 NPU 超載。如果需要,NPU 和 GPU 甚至可合作運行大語言模型。AI 模型對記憶體容量和速度也有苛刻要求,記憶體容量大小讓模型更大更準確,記憶體速度提供更高性能。
不過人工智慧模型種類繁多,英特爾強調,執行大語言模型時記憶體容量將成為關鍵因素,某些工作可能需要 16GB 記憶體,甚至到 32GB,就需要更高成本,尤其筆電。不過但微軟尚未定義最低記憶體要求。
先前,英特爾預期,2025 年底將有 1 億台帶有 AI 運算單元的 PC 出貨,英特爾也已經與 100 多家供應商合作,並計劃到 2024 年底在市場上推出 300 多個 AI 加速應用程式。至於,為了進一步推進其 AI 生態系的完善,英特爾計劃在全球多地舉辦一系列開發者活動,例如最近在印度舉辦的論壇。英特爾計劃 2024 年再舉辦多達 10 場活動,以完善開發者生態系統。
而在本次的開發者活動當中,英特爾還推出了一個帶有Core-i Ultra Meteor Lake 處理器的華碩 NUC Pro 14 開發套件,但英特爾尚未提供詳細規格參數。當前,我們只知道這些系統將提供多種外形可選,每個系統還將預裝軟體堆疊、編程工具、編譯器和啟動所需驅動程式。而且,其中預裝的工具包括 Cmake、Python 和 OpenVINO 等。英特爾還支持 ONNX、DirectML 和 WebNN,未來還會有更多軟體支援。
(首圖來源: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