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失敗的雷朋智慧眼鏡如何翻身爆紅的?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01 日 7:50 | 分類 3C周邊 , AI 人工智慧 , 穿戴式裝置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差點失敗的雷朋智慧眼鏡如何翻身爆紅的?


從電子智商稅到當紅炸子雞,Meta Ray-Ban 足足花了兩年。

2021 年 9 月,Meta 與雷朋聯名初代智慧眼鏡 Ray-Ban Stories 發表,直到 2023 年 2 月月活躍用戶只有 2.7 萬,不到總銷量 10%;同年 9 月,第二代聯名產品 Ray-Ban Meta 與 Quest 3 一起登場,起價 299 美元,與初代眼鏡價格持平,光 2023 年第四季出貨量就超過 30 萬副,幾乎追上第一代總銷量。

從外表幾乎看不出變化的兩代產品,到底如何打贏這場鹹魚翻身戰?

改名等於換天地

兩代產品放在一起,很難一眼看出差別,就連官方介紹也強調外觀延續性:

Ray-Ban Meta 保留第一代(Ray-Ban Stories)的時尚,採用熟悉和喜愛的永恆 Wayfarer 風格。

Ray-Ban Meta 客製更自由,三種新透明鏡框顏色,Ray-Ban Remix 平台有超過 150 種鏡框鏡片組合,規格鋪開,很容易看出反覆運算產品的更新處。

首先,Ray-Ban Meta 鏡頭和照片品質進步很多,Ray-Ban Stories 是 5MP 鏡頭,無論拍照還是攝影品質都差,連「能用」門檻都很難達到,Ray-Ban Meta 改成 12MP 超廣角鏡頭,照片清晰很多,最高支援 60 秒 1080P / 60fps 錄影。

邁入可用門檻時,4GB 擴大到 32GB 儲存空間,也能某些時候取代手機錄製生活影片。另一大升級是揚聲器,Ray-Ban Meta 全新設計,低音提升兩倍,最大音量提高 50%,開放式耳機的漏音和失真故不能和入耳式、頭戴式音效相提並論,第二代低音和最大音量改善,緩解失真,「定向音訊」加入也最佳化漏音問題。

Ray-Ban Meta 還搭載了「五麥克風陣列」,支援沉浸式收音,所以眼鏡拍短片時,能準確捕捉到最接近環境的聲音,多聲道還原真實音效。

性能更好,能耗也上漲,Ray-Ban Meta 特地搭配更大容量續航配件。全新高通驍龍 AR1 Gen1 平台能耗控制更佳,單次連續使用時長到四小時,眼鏡盒最多幫設備另外充電八次,總計 36 小時。

Ray-Ban Meta 硬體升級不僅讓數位體驗更上層樓,還兼顧重量。眼鏡新材料使整體輪廓縮小,戴起來更輕更舒適,本體升級更輕便、更高能、更耐用,第三方軟體接入則為 Ray-Ban Meta 擴充更多場景。ZDNET 實測後,認為第二代「出奇的輕,不像其他高科技可穿戴設備讓人疲勞」。

用戶可用 Ray-Ban Meta 連接 Facebook 或 Instagram 開直播,還能長按右側鏡腿按鈕讀評論,和直播觀眾互動。Ray-Ban Meta 還支援 WhatsApp 和 Messenger 視訊通話分享影片,對方看到的畫面就是眼鏡拍攝的第一視角。這都不需拿出手機,功能簡單甚至簡陋,但每項小功能和硬體升級都奏效,也就是 Ray-Ban Meta 獲得遠超過一代好評的原因。

Ray-Ban Meta 的亞馬遜評分為 4.3 / 5 分高評價,5 月開始評分大概會繼續上漲,因 Ray-Ban Meta「完全體」終於現身:

4 月 23 日 Meta 為第二代眼鏡更新生力軍:Meta AI。

眼鏡中規中矩,AI 沒有驚喜

「Meta 眼鏡不能保證一切」。這是 The Verge 實測 Meta AI 後的結論。Meta AI 主功能和大部分 AI 硬體並無差別:語音互動,大模型加持,鼻梁上的「GPT」。簡言之,就是眼鏡裡的智慧助理,只需說一句「嘿 Meta」接著加上疑問或指令,Ray-Ban Meta 就會回應。

首先,Meta AI 能對使用者看到的東西(鏡頭取景框拍到畫面)以大模型分析後回答,這有兩重樂趣,一是初次使用 AI 回答問題還頗準確;二是熟悉「自言自語」後,總想弄清楚 AI 極限在哪裡?什麼時候會出糗?

The Verge 用 Ray-Ban Meta 輕鬆辨識出手上的貓,Meta AI 也能描述貓的細節,答案都對。

好玩的是 AI 並不總是智商在線,如把「土撥鼠」說成「胖松鼠」。雖然這描述也沒錯,但類似錯誤會讓人想繼續玩弄 AI,前提是別造成麻煩。不過某些複雜場景,Meta AI 就不太奏效。The Verge 記者 Victoria Song 在路邊用 Ray-Ban Meta 辨識快速駛過的汽車品牌,發現:

與多數人工智慧一樣,Meta 有時準確,但常常出錯。

Ray-Ban Meta 還能翻譯。官方介紹,二代可把法語菜單以語音翻譯成消費者母語,逐字翻譯效率較低,過程有點累贅也有點尷尬,但如果換套說法:

AI 只是眼鏡附加功能,你的雷朋現在是同傳助理。

AI 對穿戴設備的正面意義就瞬間提升很多。Ray-Ban Meta 內建大模型為 Llama 2,除了上述拓展功能,還能調度原生功能:

  • 播報天氣
  • 播放歌曲
  • 聽歌識曲
  • 開啟相機拍攝錄影

這是大模型終端基本功能,故沒有太多驚喜,按理說這些功能即使沒有 AI,光靠語音助理也要能輕鬆完成。ZDNET 評價:

Meta AI 眼鏡內建聊天機器人,真正讓智慧可穿戴設備變「智慧」,但仍有改進空間。

讓標榜智慧的設備更智慧,是整個 AI 業共同難題,這裡先描繪了未來構想。

單講語音對話和問答,比以前大模型的確拓展問答範圍,但還不夠,或說還稱不上智慧問答,真正智慧應「像人」。現在和 Meta AI 等智慧助理對話還是回合制,你說完換我,很禮貌但也很反常,能和朋友聊天時互相插嘴,隨時打斷 AI 陳述,並隨時接下去講,才能在現有 AI 問答基礎上,朝智慧更進一步,才稱得上眼鏡的大模型,而不是設備搭載「一坨大模型」。

找準定位,做好綠葉

如果這是第一次看到 AI 搭載各種穿戴設備,大概會先入為主下「AI,重新定義 Ray-Ban Meta」這類標題。經歷手機大模型、Ai Pin 和 Rabbit R1 等號稱新時代智慧產品後,和許多用戶一樣,筆者早對 AI「顛覆」「掀翻」「開創」等誇張詞彙產生免疫力。

AI 獨立主義是 AI 硬體離不開的話題,過高目標、過強預期和軟硬體發展限制的矛盾,也會因新技術造成廠商「泡沫自信」愈演愈烈。當用戶拿到產品,宣傳與實物完全不符的普遍現狀,讓 AI 硬體飽受爭議:

  • 一個手機 App 就能搞定為何要另外做個硬體?
  • 為什麼要為了不好用 AI 改變操作習慣?

Ai Pin 的「差評如潮」更加劇質疑。

現在完全放棄此類設備還為時尚早。

但筆者贊成 The Verge 看法,因 Humane 錯誤示範後,Limitless 和 Ray-Ban Meta 還是讓 AI 硬體看到希望:更踏實。

智慧項鍊和二代眼鏡最大共同點是,不強行創造新產品,而是升級舊產品。Limitless 在傳統攜帶錄音麥基礎上接入大模型,沒有花俏功能,專一錄音,LimitlessAI 也就有了錦上添花體驗,且續航時長,幾乎不受電池影響。

Ray-Ban Meta 很清楚這點,從一開始就沒有 All in AI,而是從「科技時尚」眼鏡為起點,慢慢加上開放式耳機、鏡頭、隱私燈,和市場磨合半年後,才宣布加入 Meta AI。

當不以 AI 為中心,不設下過高期待值,重心聚焦產品,會發現加入 AI 功能的傳統配件還是有不少驚喜。現在 AI 只是附屬品和附加功能,是洗髮精試用包、洗衣精試用瓶。割羊毛很爽,但一開始就指望很好用,不僅達不到還很煩人。所以別輕易創造新硬體,AI 核心是簡化人與設備互動,而不是增加學習成本。

▲ Ray-Ban Meta 亞馬遜售後評分。

最後聊聊為什麼筆者看好 Ray-Ban Meta。

2016 年 12 月初代 AirPod 發表,TWS 耳機馬上取代有線耳機,無感配戴讓設備長時間掛在耳朵上變成可能。之後「對空氣說話」等奇行漸漸成為許多人的日常,因此和 Ray-Ban Meta 室外互動不會讓人有太大心理壓力,就像眼鏡版藍牙耳機(當然得先解決隱私問題)。

做成眼鏡就沒有配戴成本,比 Ai Pin 更便攜也更合理,最常見物品搭載最先進功能,試錯成本永遠更低。怒喵創辦人李楠說:「AI 硬體越靠近頭部越好:第一個方面是從人角度思考,既然五官都在臉部,AI 感測器靠近臉是合理選擇;另一個角度,機器人是否(把感測器)也都放在臉部?」

設備不是重點,但可以是五官和手機功能的延伸,所以先把手錶、項鍊、眼鏡、耳環等分清楚,才是 AI 工具的下一步。Ray-Ban Meta 至少證明可穿戴 AI 設備概念並未消失:我們不需要拿出手機,只需看著前方,提出問題,就可以學到新東西。

智慧眼鏡,先是眼鏡,才是智慧。

另一種想法:雷朋太陽鏡售價不低,現在花平均價格買副名牌太陽眼鏡,還贈送藍牙耳機、mini GoPro、五麥克風陣列、多聲道錄音,還有語音助理 Meta AI!哪怕只是用 Ray-Ban Meta 設鬧鐘,似乎都很有性價比。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Meta Stor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