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 n⁷ 試駕:等待時間驗證的 CP 值王者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7 日 12:40 | 分類 汽車科技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納智捷 n⁷ 試駕:等待時間驗證的 CP 值王者


如果說特斯拉 Model Y 是去年台灣話題最高電動車,那麼今年的主角肯定少不了納智捷 n⁷。它是台灣第一輛面對主流市場的國產電動車,也是裕隆納智捷的絕地反攻,但究竟這輛車會帶來什麼樣的駕駛體驗呢?就讓這次科技試駕告訴你。

進入納智捷 n⁷ 試駕環節前,先弄清楚幾個事實。n⁷ 是由納智捷跟鴻海旗下「鴻華先進」合作,鴻華提供「Model C」平台(底盤與三電系統)並負責供應鏈和生產管理,與納智捷共同設計車身,整車組裝在裕隆三義廠進行,納智捷負責行銷、保修與客戶服務,這是一套汽車業界前所未見的合作體系。簡單來說,鴻海希望鴻華先進成為電動車市場的台積電,但由於產業屬性不同,他們必須高度參與產品設計,才有了這個獨特的聯合體。

說好聽一點,這輛車結合了裕隆納智捷以前的經驗,再加上鴻海組裝技術加持,是 2.5 強聯手;說難聽的,n⁷ 本質上已經脫離了納智捷血統,它更像是鴻華生的孩子,交給納智捷養,這未必是缺點。

台灣首輛國產電動休旅車

儘管有人質疑 n⁷ 使用寧德時代 LFP(磷酸鐵)鋰電池,有濃厚中國色彩,但別忘了全世界電動車電池市場幾乎被中國吃了一半,家裏沒礦又不想負擔污染的前提下,使用中國電池倒是沒什麼好說嘴的,更何況寧德時代電池技術成熟,連特斯拉都在用,不是什麼壞事。

納智捷 n⁷ 是一輛標準尺碼的中型休旅車,車長達到 4,695 mm,得力於純電平台優勢,它的軸距長達 2,920mm,使用空間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優等生。同時也因為電動馬達強大扭力的關係,後輪驅動的 n⁷ 最大扭力達到 340 牛頓米,可輸出 234 馬力,以這次試駕的五人亮點版 130 萬元看,可說是沒有競爭者。

▲ 後座地板全平面,乘坐空間也相當舒適。

實際駕駛 n⁷ 時,它的加速能力如同所有電動車一樣,輕快有力,完全擺脫以往引擎轉速和變速箱的限制,對於二三線車廠來說,絕對是一大優勢。以台灣市區最常用的 0~60 公里加速來說,n⁷ 跟特斯拉或雙 B 性能車其實沒什麼差異。不過,百萬元電動車能夠便宜當然有它的道理,n⁷ 的底盤和懸吊,完全不匹配它的加速能力,大腳下去直接給你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晃動,從這個方面看,n⁷ 大概比較適合開習慣 Toyota 的車主,右腳容易激動的朋友,開 n⁷ 會比較不舒服一點。

▲ 後座完全放倒的車床模式,勉強可以塞兩個比筆者瘦的大人。

五人座 n⁷ 的標準行李箱空間多達 662 公升,比 Toyota RAV4(580L)大一些,平整置物空間應可放四個大型行李箱,下方還有分層置物空間,可以收納小型物品,n⁷ 還有前行李箱,車頭蓋下方有一個  36 公升的置物空間,可以放背包、筆電包,這裡也有分層隔板,方便整理。比較可惜的是,尾門雖然是電動但沒有腳踢,前行李箱則是手動(開關要拉兩次才能開啓),需要自己撐頂桿。

▲ 前車廂有可拆收納盒(畫面左邊),拆開後的置物空間以 13 吋筆電參照。

科技配備堆好堆滿,中控螢幕成為遺珠之憾

納智捷 n⁷ 身為智慧化電動車,當然有滿滿的科技配備,首先看最重要的輔助駕駛。n⁷ 具 Level 2 輔助駕駛能力,測試表現是超出預期的好,在設定跟車距離最小一格的情況下,對應常見的插隊車輛,或是前車駛離,反應都很即時也順暢。在快速道路的彎道上,也能全程穩定以最高速限完成。駕駛監控也是舒服的感應式方向盤,不必用力只要手掌放在方向盤即可。

比較特別的是,n⁷ 車道維持方面,雖然沒有出現「乒乓球」效應,但卻可以感受到方向盤不斷微幅轉動,尤其在彎道上,微幅調整的頻率更高,看來他們對於車道線的距離設定非常嚴格,使 n⁷ 自駕電腦感覺像是一個緊張的新手,非常在意車輛有沒有置中。這樣的表現,至少勝過某些車廠在車道內左右搖擺,為所欲為,甚至超出車道都不拉回的慘況。

▲ 方向盤左半邊的按鈕很多,但最大顆的兩個按鈕幾乎都沒在用。

輔助駕駛的評比有非常多細節,但整體來說,n⁷ 的 Level 2 表現大致屬中段班,略遜於 BMW、Volvo,和 Hyundai、Kia、Subaru(EyeSight 3.0)持平,不過 n⁷ 設計有個缺點是輔助駕駛的啓動方式,在方向盤左邊這個控制區全都是輔助駕駛用,然而最大顆的按鈕卻不是啓閉開關,而是模式選擇,要開啓輔助駕駛必須先按這個大顆的,然後再把撥桿往下壓一下,這個啓動方式很不直覺,未來可以調整。

行車科技配備 n⁷ 給好給滿,360 度環景畫質不錯,定位也準確,另外可能是配合充電孔在車頭,車主必須向前停車,n⁷ 中控螢幕也會在向前停車時顯示,車頭下方畫面,幫助避開障礙物,確認停車距離。據原廠表示,五人亮點版共 12 顆雷達,比純粹版更加強大,也是輔助駕駛系統表現不錯的原因。

平心而論,n⁷ 駕駛艙內裝礙於預算,沒什麼亮點,前座電動通風座椅、手機無線充電板、加上前座 1A1C、後座 2C 的 USB 插孔,就是比較明顯的科技配備,最可惜的還是它的中控螢幕。15.6 吋的巨大螢幕,採垂直式設計,占據了很多中央扶手空間,使得手機無線充電板必須放到中央扶手下方,取放不易,也看不到手機螢幕。垂直式螢幕在使用 CarPlay 導航時,雖然可以顯示很大一片地圖,但其實大部分是無用資訊,還不如水平式顯示,能在側邊切換功能,更為便利。

▲ 垂直式螢幕占用相當多中央扶手空間,筆者較不喜歡。

值得一提的是,n⁷ 軟體設計其實是相當高 C/P 值的做法。除去不知道為何要塞進來的導航王軟體不說,在車載介面裡,n7 全部只放了跟車輛有關的內容,像是空調、充電、輔助駕駛設定等,所有娛樂功能就透過無線連結 CarPlay / AndroidAuto 處理,這樣操控介面就變得相對簡潔,也減少了系統出錯的風險。

便宜治百病,確實夠划算

這次單日試駕,大部分時間都在高速公路,整趟行駛約 120 公里,車載電腦顯示的平均能耗,落在 5.8 公里,以電池容量推算,滿電里程約為 340 公里左右,算是尚可接受的範圍。另外納智捷目前與三家快充業者合作,車主在 EVOASIS、U-Power 跟特爾充電時,不需要拿出手機或卡片,只要直接插上充電槍,就可以開始充電,完成後自動扣款。我們在 U-Power 測試時,500A 充電槍插上去無反應,但是旁邊的 200A 充電槍就順利隨插即充。

▲ 巧遇來充電的 n⁷ 車主,由於充電孔位置關係,建議盡量使用左側充電槍。

充電站巧遇的 n⁷ 車主表示,她幾乎都只用 200A 這支,因充電孔位於車身右前方,右側充電槍線會拉很長,電線又重,所以她只用左邊充電槍。

n⁷ 還有個設計雖然是小地方,但做的不錯,就是完全移除啓動按鈕,車主只要帶著遙控器上車,踩下煞車踏板後就可以切換 D 檔出發,停車時只要按下 P 鍵,就可以離開,走離車輛後自動上鎖,這是許多傳統車廠都還沒改掉的老設計。

▲ Luxgen n⁷ 遙控器。

納智捷 n⁷ 為大眾取向的電動休旅車,以 130 萬元價格加上這些配備,只要功能正常運作,就是超值划算的好車。原廠建議的保養里程是 2 萬公里,如果能搭配家用充電和時間電價,整體用車成本比起燃油車能下降不少。

最後剩下的問題就是妥善度了,目前只能靠時間跟首批車主們來驗證,但原廠表示,為了 n⁷ 成立專門客服小組,不僅透過數據連線了解車輛狀況,也有社群小組即使查看網友反饋,車主來電也有專人專線處理,就是希望在交車初期,能夠找出潛在問題,並協助車主度過油轉電的適應期。

納智捷從今年第一季開始陸續交車 n⁷,截至 4 月交車 1,550 輛,產能還在持續提升,預計可以達成每個月 1,500 輛的交車目標,換言之,到今年底納智捷 n⁷ 就可能衝破萬輛,問鼎台灣電動車銷售冠軍。

文末附上老婆大人的靈魂拷問:「說了這麼多,我就問,你會不會買?」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