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指出,從1964年 IBM 創造出第一片 CPU 到現在,電腦已經誕生 60 年了,過程中經過了 1995 年的 Windows 95,到 2007 年 iPhone 誕生,算是兩次的典範轉移,同時 CPU 升級的速度已經大幅度地減低;然而所處理的資料量卻仍在指數成長,惟有倚重 CPU+GPU 的平行運算模式,才能提供等量的加速運算能力,且這也將帶來包括在資料處理、模擬、深度學習等應用的爆發式發展。
舉例而言,假設以單顆 CPU 運算需要 1 秒時間的資料量,若搭配GPU加速運算,則只需要 0.01 秒的時間,並僅需 3 倍能耗、1.5 倍的裝置成本,等於省下了 98% 的裝置成本、97% 的能源;黃仁勳笑稱「所以你買越多 GPU,就省更多錢」。
黃仁勳在今天(6 月 2 日)舉行的 keynote 演講當中,亦強調 NVIDIA 已建立起龐大的資料庫與資料處理工具,協助科學家設計量子電腦、提供氣候與海流模擬能力,大幅提升了資料處理能力,甚至在台積電所使用的半導體工程工具當中,也可見到相關技術的蹤跡。
黃仁勳強調,在電腦誕生60年以來,資料運算的基礎架構幾乎未曾改變,不過 CPU+GPU 的協同工作架構已經開始改變這一切;NVIDIA 的 CUDA 系統讓開發者得以實現良性的循環,且越來越多人投入相關生態系的開發工作,就能夠提供更多的創新工具;單以人工智慧而言,就是在單位資料運算成本不斷降低的此刻,才得以逐步實現。

而 NVIDIA 的「Earth-2」計畫,則是將人工智慧與即時氣象資料結合,期望將大跨距的全球氣候變化、乃至精確至方圓數十米的微氣候系統,全部納入運算與預測的範圍,同時相較於過去的物理模擬氣候模型運算速度高 1,000 倍,能源消耗量節省 3,000 倍;黃仁勳表示,這是 NVIDIA 為全球氣象科學做出的「韋伯」貢獻。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vidia 直播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