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革熱最初只在熱帶和亞熱帶肆虐,但隨著全球化和氣候暖化,擴散至許多本沒有疫情的區域,歐洲也不例外。近年連中歐德國也遭登革熱侵襲,持續高溫更讓許多亞熱帶國家疫情變嚴峻,死傷無數。
登革熱是蚊子叮咬傳播登革病毒引起,低溫時蚊子活動減緩,甚至進入休眠狀態,且寒冷冬天水會結冰,無需擔心積水造成蚊蟲孳生環境。冬季病媒蚊數量和活動明顯減少,幾乎沒有登革熱疫情,但時序進入春季,氣溫逐漸升高,蚊子開始活躍繁殖,登革熱疫情跟著增溫,尤其高溫夏季,蚊子大量增加,疫情也達高峰。
然而氣候異常是全球進行式,4 月底東南亞菲律賓、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遭受強烈熱浪侵襲,氣溫飆破 40°C。菲律賓數千所學校因高溫停課,影響數百萬名學生;泰國超過 30 人中暑身亡;緬甸中部 4 月 28 日氣溫達 48.2°C,是 56 年來最高觀測溫度。
高溫除了導致許多人中暑身亡,登革熱疫情也升溫。印尼和巴西都經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嚴重疫情。截至 4 月底,印尼累計超過 8 萬例,至少 600 例死亡,巴西前三個月更超過千例登革熱死亡病例,確診和疑似病例近 300 萬。
除了上述地區,歐洲是暖化最快區域,增溫速度為全球平均兩倍,不但氣候亂套,高溫也不斷破紀錄,今年溫度又比去年高。同時登革熱也在歐洲迅速蔓延,許多度假勝地受影響。世衛組織 WHO 表示,疫情在克羅埃西亞、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等熱門度假勝地尤為常見。
全球旅遊安全評估公司 A3M 分析師馬塞爾·康拉德 (Marcel Conrad) 對德國旅遊入口網站 fvw.de 表示:「南歐疫情令人擔憂,不少病媒蚊、帶原者及溫暖潮濕氣候結合,為登革熱傳播創造最佳條件。」
衛福部疾病管署統計,截至 4 月底台灣累計共 163 例本土登革熱,是八年來新高。境外移入部分有六成以上來自印尼,馬來西亞也不少,呼籲國人前往上述高風險區域務必做好防蚊措施。除持續使用防蚊劑,戶外最好著長袖衣物,降低蚊蟲叮咬風險。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