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連續 42 年蟬聯榜首、新冠降至第六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18 日 11: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連續 42 年蟬聯榜首、新冠降至第六名


衛福部公布 2023 年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 42 年蟬聯榜首,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降到第六名。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可明顯發現 2023 年死亡人數為 20 萬 5,575 人,年減 1.4%,主因為 COVID-19 所導致死亡人數降低。

衛福部公布 2023 年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 42 年蟬聯榜首,接著心臟疾病、肺炎則位居第二、三名;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恢復至疫前排名分別位居第四、五名;六是 COVID-19、七是高血壓性疾病、八是事故傷害、九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十是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國人主要十大癌症死因排名,依序為一是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二是肝和肝內膽管癌、三是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四是女性乳癌、五是前列腺(攝護腺)癌、六是口腔癌、七是胰臟癌、八是胃癌、九是食道癌、十是卵巢癌,排名與前一年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及肝癌已連續 44 年排名前兩名;以標準死亡率來看,食道癌、女性乳癌略為增加。根據數據統計,衛福部提出警訊,癌症死亡時鐘 2023 年比起前一年快 14 秒,平均每 9 分 53 秒就有 1 人因癌症死亡。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由於 COVID-19 傳染方式關係,難免降低民眾就醫篩檢意願,根據過往接觸案例,一名 42 歲上班族女性在疫情爆發前曾接受健康檢查,當時透過超音波檢查當時已發現右側乳房有一處可疑低回音病灶,大小為 0.8 公分,邊緣稍微較模糊。

錢政平說明,當時報告結果指出建議後續每年應主動追蹤檢查,但疫情期間,該女士為避免染疫,忽略追蹤檢查。時隔三年,近期透過乳房磁振造影及超音波檢查,發現該病灶已悄悄發展成異常腫瘤,並有擴散至腋下淋巴現象,進一步臨床確認為乳癌第二期。

錢政平建議,新冠疫情早已解封,雖然尚未完全消停,但不再像疫情嚴峻時的危險,國人死亡最大主因仍是「癌症」,呼籲民眾面對癌篩也該恢復疫前主動積極,並再次提醒民眾,癌症其實不可怕,只要積極為自己做好健康管理,主動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正規治療。

(首圖來源: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