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廢棄衛星爆炸解體彈射碎片,迫使太空站人員緊急避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8 日 11:02 | 分類 低軌衛星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俄國廢棄衛星爆炸解體彈射碎片,迫使太空站人員緊急避難


近日停用俄羅斯衛星在軌道解體成超過百塊碎片,引發國際太空站(ISS)太空人緊急避難,加劇太空垃圾問題。美國太空司令部(U.S. Space Command)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回應此事件。

美國太空司令部表示,事件發生在台北時間 27 日凌晨 0 點左右。解體衛星是俄羅斯地球觀測衛星 RESURS-P1,俄羅斯 2022 年宣布衛星停止運作。目前尚未確定導致衛星解體原因。

衛星解體發生於距地面約 355 公里的低地軌道,是許多衛星運作的熱門區域,包括 SpaceX Starlink 通訊衛星和中國太空站。美國太空追蹤公司 LeoLabs 表示,截至台北時間 28 日凌晨,雷達探測到至少 180 塊碎片。LeoLabs 聲明:「這片碎片雲軌道較低,估計可能需數週到數月才能完全消除危險。」

衛星解體事件發生在靠近國際太空站的軌道,使太空站美國太空人緊急避難約一小時。NASA 太空站辦公室表示,六名美國太空人台北時間 27 日上午 9 時收到休士頓任務控制中心警報,執行「安全避難」程序,每個太空人迅速進入抵達太空站乘坐的太空船,以防需要緊急撤離。

大型碎片事件雖然罕見,但地球軌道越來越擠後,就越來越令人擔憂。目前太空有約 25,000 塊大於 10 公分的碎片,由衛星爆炸或碰撞造成,引發人們對凱斯勒效應(Kessler effect)的擔憂──即衛星與碎片碰撞可能會產生更多垃圾,使碰撞風險指數級增加。

此事件再次引發人們對太空交通管理的關注。太空倡導者和法律專家呼籲各國建立國際機制管理太空交通,因目前還沒有這類機制。

停用衛星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留在軌道,直到數年後降入地球大氣層燃燒殆盡;二是飛往距地球約 36,000 公里的「墓地軌道」,降低與活躍衛星相撞的風險。後者雖然更受歡迎,但較少實行。

俄羅斯太空總署 Roscosmos 於 2021 年因設備故障停用 RESURS-P1 衛星,2022 年公布。之後衛星似乎持續降低高度,穿過其他活躍衛星的軌道,最終進入大氣層。

(首圖為RESURS-P1模型,來源:Vitaly V. Kuzmin,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