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雖然目標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不過實際轉型低碳運輸的腳步還是很緩慢。目前台灣還沒有正式引進任何重型純電卡車,但其實 Volvo 卡車全球累積的純電里程早已超過 8 千萬公里。
轉型電動車焦點經常集中小客車,但其實對整體交通運輸碳排放來說,重型卡車占比更是不可忽視,到了 2024 年台灣路上還看不到任何重型純電卡車,但其實全球領導品牌早已開跑。
Volvo Truck 本週公布,重型卡車純電里程累積高達 8 千萬公里,從 2019 年發表初代電動卡車以來,許多企業都已經早早採用電動卡車,成為低碳供應鏈的一環,根據 Volvo 估算,如果以 8 千萬公里來計算,柴油卡車將會多消耗 2,500 萬公升的柴油,並且多排放 68,000 噸的二氧化碳。
「看到卡車邁向低碳轉型,真的讓人很開心。」Volvo Truck 總裁 Roger Aim 指出,商業物流運輸占全球碳排量的 7%,在這些早期採用客戶的支持下,這個區塊的碳足跡正在顯著降低。
Volvo 是商用卡車領域的領導品牌同時也是電動化先驅,2023 年共售出 1,977 輛 Class 8 的純電重型卡車,市占率更驚人,2024 年歐洲第一季純電卡車市場,Volvo 市占率高達 56%,美國也高達 44%。
儘管 Volvo 有早期布局優勢,但對整體商用車市場來說,純電車依然是剛起步,即使 2023 年 Volvo 純電卡車年增率達 256%,認為 2024 年成長幅度還會更高。對商用車來說,路線固定、速度穩定且有固定據點等條件下,改用純電動力其實會比小客車更容易,但重型卡車最重要的超高功率快充,台灣目前還沒人願意做。
重型卡車的使用方式和小客車不同,一輛車可能會有不同司機輪流駕駛,盡可能讓它 24 小時都在工作,因此慢充幾乎不可能符合需求,而必須在半小時的裝卸貨時間,或是司機在休息站暫停時快速充電。
這概念下,只要沒有可靠且足夠的超高功率快充站,重型純電卡車幾乎無法使用。假設政府沒有實際支持,卡車廠也沒有動機自己砸錢蓋設備,最終台灣難以進入綠色供應鏈。這環節需政府和企業推動,否則等到別人純電物流跑了 1 億公里成為日常,台灣還在 100% 柴油。
(首圖來源:Volvo Tr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