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後,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辯論表現不佳,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與對手川普的差距拉大。這引發了全球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不確定性和憂慮。企業界尤其擔心川普再次執政帶來的政策不穩定性。因為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川普的政策變化曾增加企業風險。面對川普可能重返執政,多數企業嚴陣以待。
在台積電今年股東常會上,當時即將卸任的董事長劉德音面對股東提問,面對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是否會影響美國晶片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對台積電的補助時,劉德音的回答是美國大選的確充滿不確定性,但這是民主制度的結果,且美國政府對晶片法案是兩黨的共識,不覺得會有變化。
而國內記憶體大廠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也在日前表示,若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將會增加許多不確定性。從企業角度來說,最希望的就是穩定,最不希望的則是面對不確定性。
從科技業高層的說法就能得知,面對川普可能重掌白宮,企業界正緊盯美國大選結果,進而做好各層面的準備。
而過去川普與拜登主政時期的政策細項,就成為目前揣測未來兩人在入主白宮之後方向的根基。

首先在財經政策方面,拜登和川普在許多政策問題上存在著明顯的分歧,包括:
一、稅收政策:
- 川普政府主張降低企業稅率和個人所得稅率,以刺激經濟增長。2017 年,川普透過《稅收削減和就業法案》將企業稅率從 35% 降低到 21%。此外,他還通過了個人所得稅的減稅措施,使得大多數美國人可以在短期內減少稅務負擔。
- 拜登則提議對高收入者和企業加強課稅。他計劃將企業稅率提高到 28%,並對年收入超過 40 萬美元的個人實施更高的個人所得稅率。此外,拜登還計劃限制對低稅國家的避稅行為,以增加政府的稅收入。
二、貿易政策:
- 川普支持貿易保護主義,提倡「美國優先」政策,並透過加徵關稅等手段,試圖保護美國制造業就業機會。他還取消了一些貿易協議,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並對中國實施了高額關稅。
- 拜登則更傾向於多邊主義貿易政策,他主張與歐盟和其他盟國合作,共同應對中國等國的貿易問題。拜登也計劃修正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並更加重視多邊協定和國際合作。
三、經濟刺激政策:
- 面對 2019 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川普政府實施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包括發放直接付款給公民和企業、提供銀行貸款保證等。這些措施旨在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 拜登當選後也提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主要包括增加基礎設施支出、擴大醫療保健覆蓋範圍、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等。拜登強調,他將透過政府支出來刺激經濟增長,並提高中產階級和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
整體來說,川普和拜登在財經政策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川普主張降低稅率和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強調單邊主義;而拜登則提倡加強課稅、多邊主義和政府支出,致力於推動經濟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而些政策差異,也對未來美國的經濟走勢產生重大影響。

至於,在科技政策的部分,也是他們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的領域之一,例如:
一、網路中立性:
- 川普政府支持放鬆對網路服務提供商的監管,並曾試圖取消網路中立性原則。他認為這樣可以促進市場競爭和創新,並讓電信公司自行管理其網路服務。
- 拜登則支持恢復網路中立性原則,保護消費者免受網路服務提供商的不當干預。他主張透過法律手段確保網路平等和公正,讓所有網民都能平等訪問網路資源。
二、數據隱私保護:
- 川普政府在數據隱私保護方面採取較為寬鬆的立場,認為企業應自行管理用戶數據,政府不應過於干預,而且取消了一些針對科技大廠的嚴格數據隱私監管措施。
- 拜登則主張加強用戶數據的保護,鞏固數據隱私監管,提高對科技公司在此方面的規範。他認為個人數據應該受到更嚴格的保護,以防止其被濫用。
三、人工智慧和自動化:
- 川普政府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領域主要強調推動創新和技術發展,較少強調其對就業和社會影響。他們實施了一些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如放寬對自動駕駛汽車的規定。
- 拜登則更加關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對勞工市場的潛在影響,並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他計劃投資於培訓和再培訓計畫,以幫助失業者或受自動化影響的人士重新就業。
綜合觀察,川普政府更傾向於放鬆監管,促進科技創新和市場競爭。而拜登則更加關注消費者權益、個人數據隱私保護以及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