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欺台轉移焦點、美國大選影響經濟,辜朝明:今年政治影響比去年重要多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20 日 9:30 | 分類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中國欺台轉移焦點、美國大選影響經濟,辜朝明:今年政治影響比去年重要多了

今年政治對經濟的影響更明顯,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決定美中關係走向;中國房市泡沫化,經濟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也為全球景氣增添更多變數。

「今年政治影響比去年重要多了。」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見首圖)直接點出,政治局勢與全球經濟的連動性,尤其11月登場的美國總統大選,對全球經濟更具指標性影響。不過中國議題,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認為,無論最後勝選的是拜登或川普,美國對中國的態度,都不會有太大改變。

7月4日,《財訊》2024財訊影響力論壇以「掌握全球經濟新關鍵」為題,請辜朝明發表專題演說,同時與《財訊》雙週刊社長謝金河、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以及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等人,共同探討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趨勢。

台灣》嚴防反自由貿易浪潮

論壇當天台積電股價破千元,帶領台股繼續上攻,使投資人更關注台灣經濟前景。應邀出席的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致詞時指出,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估達3.94%,年增2.66個百分點,且行政院7月正式籌設「經濟發展委員會」,規畫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包容成長三大工作重點,培養更堅強的國力。

雖然台灣景氣穩健,但也無法自外於國際政經情勢。談到美國總統拜登首場電視辯論表現不佳,辜朝明認為,現在就斷言川普勝選機率大增,還言之過早;即使川普辯論功力似乎技高一籌,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事實查核」顯示,全程90分鐘辯論會,川普說了超過30項不實言論,可能引發選民質疑。

不過,辜朝明提醒,必須認真看待川普反對自由貿易的立場,原因是台灣畢竟是長期受益自由貿易的國家;然而,自由貿易會創造贏家和輸家,美元匯率太強勢下,40多年來,美國貿易都呈赤字,導致愈來愈多人覺得,自己淪為自由貿易的輸家,這股情緒,讓川普得以2016年入主白宮。

《財訊》報導,談到美國選民最關心的通膨問題,辜朝明指出,美國等先進國家對抗通膨取得良好進展;相對看,日本則是從長期通縮環境逐漸恢復的特例。

辜朝明觀察,經濟曾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的日本,如今「修復得不錯,看起來滿健康的」,近期日股更屢創新高,就業人口增加,經濟更顯活絡,猶如「勝利回歸」。

中國》深陷資產負債表衰退

辜朝明提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是指家庭和企業,泡沫經濟期間過度借貸,當泡沫破裂、資產價格崩跌,人們將更多收入拿去還債,大幅減少消費和投資,避免借貸,這正是日本當年落入通縮的關鍵因素。

修復資產負債表是相當痛苦的過程。「當你還完錢就會覺得,不要再借錢了。」辜朝明說。可是,央行貨幣政策能發揮效果的前提,是個人和企業都願意借貸,當沒人要借貸時,升息、降息等就行不通了,還可能出現通縮。

相較景氣復甦的日本,中國卻在上演「資產負債表衰退」戲碼。中國房市泡沫化、房價大跌,加上人口負成長,很難找出讓民眾相信房價還會上漲,願意貸款買房的理由。

房地產相關產業,對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貢獻一度高達25%,這種特殊的經濟結構,使「資產負債表衰退」更棘手。辜朝明說,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包括美國許多國家都為人民提供金錢支援,中國政府卻沒有類似措施,民眾只能靠存款熬過疫情,甚至破產。

由於不看好經濟前景,加上疫情重創家庭、產業財務狀況,中國民眾不僅不借貸、減少支出,還卯起來存錢,加劇通縮。辜朝明研判,中國經濟恐持續走弱,雖不至於崩潰,但「也不會是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

北京當局慣於轉移焦點行徑,對經濟更不利。辜朝明透露,中國人曾告訴他,中國政府遇到問題只祭出「三階段因應」。第一階段,問題發生時,先找演藝圈人士麻煩;第二階段,去找日本麻煩;若還是無法轉移輿論風向,就進入第三階段,找台灣麻煩。

《財訊》報導,即使中國文攻武嚇不斷,但受惠人工智慧(AI)產業發展,台股仍持續創高。李鎮宇直言,從「AI軍火供應商」角度看,台積電股價上千元「還是很便宜」,因為科技產業的特色,就是供給創造需求。

「大家不要太小看AI。」李鎮宇舉例,過去人們很難想像,生活會離不開手機,但智慧型手機問世後,世界隨之改變;現階段,AI的殺手級應用產品尚未出現,代表未來的路還很長,將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創造許多機會。

AI興起,讓李鎮宇看好美國、台灣和日本的科技股,獲得價值重估的機會,因為美國科技業能引領AI改變人類生活,台灣扮演提供晶片的「軍火商」角色,日本則是為台灣供應半導體材料。

美國》川普恐將影響聯準會

至於美國總統大選,李鎮宇認為,勝負還在未定之天,但川普重返白宮的機率上升中,呼籲台灣政府應成立「美國總統選舉對策委員會」,因應大選結果的影響。

呂桔誠分析,貿易戰爆發和延燒,可視為美國對「聯中制俄」戰略的反省,因為他們發現,希望中國更民主、自由、重視人權、接受西方價值等,都沒有實現,顯見戰略失敗。

基於前述觀點,呂桔誠強調,無論最後勝選的是拜登或川普,美國對中國的態度都不會有太大改變。

有鑑於中國對美中貿易談判協議的履行率相當低,羅瑋表示,假如川普當選,將重新檢視美國貿易政策錯誤,「把螺絲拴緊」,避免再犯同樣的錯;加徵關稅方面,除了中國,川普也不會輕易放過其他國家。

《財訊》報導,過去川普主政期間,曾多次批評聯準會主席鮑爾,認為聯準會升息是在扯他後腿,削弱美國貿易戰施壓中國的力道。羅瑋稱,倘若川普再次成為美國總統,將任命會聽命於他的聯準會主席,「聯準會的獨立性會消失。」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