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日前發表 Copilot+ PC,最大亮點便是首批 Copilot+ PC 均是搭載 Arm 架構的 Snapdragon X 系列處理器,不僅效能比肩英特爾最新的 Meteor Lake 和 AMD 的 Phoenix 處理器,能效方面更是力壓對手。雖然在軟體相容性方面還有待加強,但至少相比當年的 WoA(Windows On Arm)好得太多,市場上也開始有 Arm 在 PC 市場能夠大舉侵蝕 x86 的聲音。
盤踞x86陣營已久的英特爾和AMD,特別是市占第一的英特爾自然備感壓力。其實攤開產品表現,x86陣營效能不差,但能效始終落後Arm。雖然AMD自採台積電製程後能效有長足進步,更是目前x86處理器能效表現最佳,但面對設計思維完全圍繞行動設備的Arm也力有未逮,也讓Snapdragon X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然而x86這樣的能效頹勢很有可能在英特爾推出Lunar Lake後一舉改觀。Lunar Lake雖然摩爾定律算是Metoer Lake的強化版(Tik-Tok原則,Tik意指全新架構,Tok則是既有架構強化),但架構和製程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架構方面,Lunar Lake採全新Lion Cove P核心和Skymont E核心,並捨棄Metoer Lake的LPE核心。
Lion Cove比上代Redwood Cove相同瓦耗下效能約增加12%,英特爾前幾代P核心架構未大動的情況下增加只能說是及格,最大亮點是Skymont E核心。受惠於前端解碼單元(wide decode)寬度大增50%、Retire單元增加一倍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優化,比上代LPE核心多核效能增加近70%,甚至綜合效能比肩Raptor Lake的Raptor Cove P核心,Lunar Lake綜合效能相當令人期待。
英特爾改善能耗的決心足夠嗎?
然而就如同前面所說,x86最大問題不是效能,而是能耗。是以Lunar Lake在製程、記憶體封裝方式以及供電方式也有了相當大的變化,且全部都是為了降低耗電量。首先是製程,Lunar Lake是英特爾第一顆全部採用台積電製程的處理器,也是整個x86平台製程最先進的處理器。內含處理器單元、顯示單元及NPU的Compute Tile採用了台積電的N3B製程;而內含WIFI、Thunderbolt以及PCIe通道的Platform Controller Tile則採台積電N6製程。這組合預料英特爾自家20A和18A製程現身前是x86平台能效表現最佳,也足以顯示英特爾改善能耗的決心。
另外記憶體方面,Lunar Lake採MoP(Memory on Package)記憶體封裝設計,將記憶體直接和處理器封裝在一起,這設計不僅有更高記憶體頻寬,更可物理層減少近40%功耗;供電方面Lunar Lake也改採整合式PMIC供電而非傳統VRM供電,可針對各處理元件更精細調節電壓,可望解決x86平台低功耗及待機功耗過高的問題,提升總體能耗。
總結,Lunar Lake就是為了打造能耗最優秀的x86處理器而生。Copilot+功能了無新意、Copilot+ PC僅能靠Snapdragon X的能耗一搏版面的情況下,Lunar Lake很有可能會是x86對Arm平台甚至蘋果轉守為攻的關鍵。
(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