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售表現不錯的 Volvo XC40 Recharge 純電休旅車,迎來一波小改款,雖然改變不多,卻非常關鍵,因為續航里程大幅提升 40~50 公里,充電速度也更快。
汽車改款的英文叫做 Face Lift,不過這次 Volvo XC40 Recharge 的臉和外觀倒是沒有改變,所有的變動都在內部,和兩年前試駕的雙馬達相同,可用電池容量一樣是 78kWh 但是續航里程卻從 465 公里,增加到 500 公里以上,正好可以應付台灣多數使用情境。
續航提升的原因有許多個,包括更好的電池冷卻技術,以及更有效率的馬達,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後軸採用新的第三代功率半導體,也就是 SiC 碳化矽半導體,能夠減少 50% 電能轉換損耗,光是改用 SiC 就能夠直接增加 4% 續航里程。

▲ Volvo XC40 Recharge 改款電系重點。
使用 SiC 的另一個優點是充電更快,新版 XC40 Recharge 從 10% 充到 80%,耗時 28 分鐘,最大功率可以達到 200 kW,即使在台灣南來北往跑長途,充飽電也不過是休息站一頓飯的時間。
馬達部分,前軸馬達改用功率較弱,但耗能較低的 110kW 感應式馬達,後軸使用升級版 190kW 永磁同步馬達,這樣一來就能夠在動力需求較低的時候,耗用更少的電量,達成續航增加的效果。
Volvo 也不諱言,和其他車廠相比,Volvo 一向都是以安全優先而非操控取勝,他們選擇將更多資源投入車輛和乘客的安全,而不是提升底盤、懸吊等部分。舉例來說,Volvo XC40 Recharge 配備 CleanZone 清淨功能,能夠過濾 PM 2.5 和多種有害物質,保障車室內空氣品質,對 Volvo 來說,這項配備的優先等級更勝過其他操駕功能。
藉著這次與原廠人員試駕的機會,我們也了解原來 XC40 雖然是油電共用底盤,但並不是「油改電」,這款 CMA 底盤是設計給燃油車和電動車都能使用的架構,因此雖然後座地板有個凸起空間放置燃油車傳動軸,但 XC40 Recharge 這個空間裡面則是剛好可以塞進一個電池模組,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何 XC40 Recharge 可以有前置物箱,這兩點都證明了 Volvo 在設計底盤時就已經考量純電車用途。

▲ 前座座椅底下的電線終於不再外露。
整體來說,新版本 XC40 Recharge 依然維持了高安全和簡約北歐風格的配置,但提升了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不過在內裝部分最有感的,莫過於後座地板的電線,終於收拾乾淨了。
儘管改款後的續航與充電表現提升,但很殘酷的是售價也從之前的最低 179 萬元,提升到 191 萬元,這個價格一方面反應了 SiC 半導體的成本上漲,一方面也顯示他們對去年銷售成績的信心。在日漸加重的電動車價格壓力下,Volvo 也已經準備好導入 EX30 平價小型休旅車,持續擴大電動車市佔。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攝)